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4·孝感模拟)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

    ①“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出自《吕氏春秋·诚廉》,意思是说石可以被碾碎,但不能改变它坚硬的本质;丹砂可以被磨细,但不能改变它赤红的本色。对于华夏儿女来说,名节操守不容玷污,理想志向不可动摇,就如同石之坚、丹之赤一样不可改变。

    ②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非常重视名节操守和理想志向。认为这是人的“正性”。大雪压枝,不改四季青葱的本色,是松柏的品节;狂风席卷,不改九天翱翔的征程,是鲲鹏的志向;烈火焚烧,不改一清二白的坚持,是石灰的操守。古人从大自然中获取灵感,认为天地之间,虽然品物万殊,但皆有其正性。人的正性就是“人间正气”。

    古往今来,凡立身高洁、守志坚决之人,皆能为保持品节而坚贞不屈,为固守信念而视死如归,文天祥便是典范。南宋末年,文天祥临危受命,率军抗敌,兵败被俘,不受威逼利诱,至死不屈。“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是文天祥忠贞不渝品质的表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他大义凛然、为国捐躯的真实写照。

    ④不仅个人如此,一个群体也是这样。八十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在物质条件极其匮乏的情况下爬雪山,过草地,冒着枪林弹雨,出生入死,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到达了革命圣地延安。在高原寒、炊断粮、风餐露宿的条件下,在面对围追堵截、伤亡巨大的情况下,若没有坚韧不拔的钢铁般的意志,若没有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理想信念,红军就不会成就两万五千里长征这一闻名世界的壮举。

    ⑤根于传统文化的“人间正气”,为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提供了凝聚力和驱动力,是我们创造美好未来的坚实基础。“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这种“人间正气”激励着中华儿女不忘初心,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注释】①正性:最根本的品性。

    1. (1) 关于本文的写作目的,请选出最符合文意的一项(   )
      A . 告诉读者: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B . 告诉读者:对于华夏儿女来说,名节操守不容玷污,理想志向不可动摇。 C . 告诉读者: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非常重视名节操守和理想志向。 D . 告诉读者:根于传统文化的“人间正气”,为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提供了凝聚力和驱动力。
    2. (2) 请为“古往今来,凡立身高洁、守志坚决之人,皆能为保持品节而坚贞不屈,为固守信念而视死如归”的分论点,再举一例(简述其事迹或引述其语言证明)。
    3. (3) 根于传统文化的“人间正气”,除了文中的笃志守节,你认为还有哪些需要传承呢?请写出两个方面。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