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友们对选入语文教材的《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一个词语热议纷纷。“天将降大任于____也”这个句子,横线上应是“斯人”,还是“是人”呢?请你阅读相关材料,在“语文生活”论坛参与网络交流讨论。
材料一:
以下图片分别来自两本古籍
材料二:
为何会出现集体性记忆偏差?如何避免记忆偏差?专家回应说,人们在交流信息时,会有盲从性和从众心理,此外,当两个事件或两个情境有相同之处时,也更容易出现记忆的偏差。因此,我们需要注重求证和核实,在引经据典时,要尊重原文;在参与事件讨论时,要审慎,要有质疑的态度和求证的精神,避免以讹传讹。
——摘自《科技日报》微博
材料三:
记者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部获悉,该出版社从1961年收录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文以来,历套教材文章一直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摘自“上游新闻”公众号
网友甲:记得小时候背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时候,对其中那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记得很清楚,但现在却被告知一直都是“是人也”,回头翻看课本发现确实如此,难道真的是记忆偏差了?
网友乙:“是人”,“斯人”,这个争辩没什么意义。文化是为应用而不是为背诵。
网友丙:本来就是“是人”,觉得是“斯人”的,应该是受到了某些误传的影响。
你的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