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 厨
李濛
①我和我妈经常吵架。
②七天一小吵,每月一大吵,吵架的时候简直是天崩地裂,地动山摇。我站在地铁里,对着手机歇斯底里地大喊,即使下班高峰期的人群再拥挤,我身边的乘客也总是能惊恐地为我让出方寸空间来。与此同时,我妈就在电话那头声泪俱下,梨花带雨。每次吵架,都苦了我爸和我的阿姨们,他们兵分两路:一路忙着给我发短信、打电话,让我平复情绪,顺带小心翼翼地教育我她也是为了我好;另一路则聚到我妈身边递纸巾、递茶水,安慰她,说我这个女儿其实蛮懂事,就是脾气大了一点。
③但吵归吵,骨肉之情,血浓于水,毕竟不忍拉黑了事。一次吵架后,我和她足足冷战了两个星期,最后还是她忍不住联系了我——其实每次冷战都是妈妈先败下阵来。她说:“我们俩既然都爱对方,又何苦这样,我也不过是忍不住多关心你一下。这样吧,我以后尽量不去烦你,但你至少每隔几天给我打个电话,或者发个微信,让我知道你在异地是平安的。”
④这等卑微的要求,我怎能忍心拒绝,于是赶忙借坡下驴,与她握手言和,并达成“和平协议”。之后我们果然没怎么吵过架。我与她都是刀子嘴,有时心里温柔得化成了一摊水,但脸上永远都是一副对全人类保持警惕的德行。达成协议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与她的交流都过分的简短冷静,甚至连寒暄都算不上,倒不是因为彼此还在生对方的闷气,而是我们吵了这么多年,早就不知道该如何保持语气亲切。
⑤两年前,我搬到了新的公寓里。我是自由职业,大部分时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小区周边也几乎没有快餐店,如果不叫外卖的话,吃顿饭至少要走上两公里,渐渐地,我就动起了自己做饭的心思。
⑥面对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酱油瓶,我的选择困难症又爆发了。我掏出手机给她打了个电话,询问有关酱油的事宜。她起先一愣,随后便打开话匣子:“生抽用途比较广,老抽主要用来给炖菜上色。那个××牌的酱油,太咸,鲜味不够,别买,我这么多年一直都用×××牌的。最近他们家又新出了一款少盐的,我觉得还不错……”
⑦我推着购物车,在货架之间来回穿梭,按照她的授意把厨房用品采购齐全。那个下午,我把原本空置的厨房塞得满满当当。我仿佛也看到,我和母亲之间那道深深的沟壑,未必是不能填平的。
⑧我们的对话内容骤然丰富起来。我在厨艺上表现得越无知,她就说得越尽兴。那个曾经吼出“我就是去乞讨也不用你帮忙”的倔脾气女儿,突然变得柔软了,又开始像软乎乎的婴儿那样,伸出双手寻求母亲的呵护。
⑨“猪骨汤最好一次多熬一些,放冰箱里存着,煮面、煮菜时拿出一点来用,比味精好太多了。海带最好买那种整片整片的干海带,泡软后用剪子剪成小块,放到猪骨汤里炖一炖,味道极好,你以前最爱喝这个……”她在电话另一边滔滔不绝,声音显得年轻了很多,我仿佛能看到她眉飞色舞的样子。我用心记下她做饭的经验,认真钻研,后期加以改良,久而久之做出来的饭菜也算有模有样了。
⑩待她把能教的东西全部教给我后,我摇身一变,又成了她的老师。“新鲜鲫鱼用料酒腌好后,放到锅里煎一下,然后倒入开水,大火煮成白色的汤。再放几片白菜叶煮到软,白菜和汤鲜得你都不想吃鱼肉。”我把电话免提打开,一边在厨房备菜,一边向她传授炖鱼汤的经验。刀锋划过鲫鱼身体时,谁料那早已被掏光五脏六腑的鱼竟然在案板上又动了一下!我“啊”地叫了一声,她以为我切到了手,急得不成样子,得知是虚惊一场后,我们在电话两端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
11)春节回家,我一头扎进厨房,跟着她包饺子、炖酸菜、烙油饼,忙得不亦乐乎。我一边往面饼上抹油,一边说道:“最近网购了两瓶潮汕鹅油,用来煎葱花饼了,真是太香了!我回去后也给你寄一瓶尝尝吧。”
12)她用沾满面粉的手拨了拨额前的头发,轻描淡写地说:“别给我寄了,前段时间体检查出了高血压,高压都快到180了,医生说吃东西尽量少油少盐,植物油都要少吃,更别说动物油了。唉,年纪大了,能吃的东西真是越来越少了。”
13)我侧头看她的脸,这才注意到她不知从何时起,光滑的皮肤变得黯淡松弛,时髦的紫红色鬈发中,冒出一绺绺掩盖不住的银丝。
14)“你吃过葛根粉吗?调成糊糊后放一点桂花和蔓越莓干,好吃还降血压呢。”我踱到厨房的另一侧,背对着她,却早已红了眼眶。
(选自《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