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4·广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先君尝言: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以桓公 , 孔子称其仁,而不能止五公子之乱,使桓公死不得葬,曰:“管仲盖有以致此也哉!”

    管仲身有三归,桓公内嬖如夫人者六人,而不议为非,此固适庶争夺之祸所从起也。然桓公之老也,管仲与桓公为身后之计,知诸子之必争,乃属世子于宋公。夫父子之间,至使他人与焉,智者盍至此乎?

    《传》曰:“管仲病且死,桓公问谁可使相者。管仲曰:‘知臣莫若君。’公曰:‘易牙何如?’对曰:‘杀子以适君,非人情,不可。’公曰:‘开方何如?’曰:‘亲以适君,非人情,难近。’公曰:‘竖刁何如?’曰:‘自宫以适君,非人情,难亲。’管仲死,桓公不用其言,卒近三子,二年而祸作。”夫世未尝无小人也,有君子以间之,则小人不能奋其智。《语》曰:“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管仲知小人之不可用,而无以御之,何益于事?

    内既不能治身,外复不能用人,举易世之忧而属之宋襄公,使祸既已成,而后宋人以干戈正之。于乎哉!

    (节选自苏辙《管仲》)

    材料二:

    尝读《周官》《司马法》,得军旅什伍之数,其后读管夷吾书,又得管子所以变周之制。盖王者之兵,出于不得已而非以求胜敌也故其为法要以不可败而已。至于桓文,非决胜无以定霸,故其法在必胜。繁而曲者,所以为不可败也;简而直者,所以为必胜也。

    若夫管仲之其兵,可谓截然而易晓矣。三分其国,以为三军,万人为一军,三军三万人,疏畅洞达,虽有智者无所施其巧。

    三代之制,至于列国犹有存者。及至管仲相桓公,南伐楚,北伐孤竹,九合诸侯,威震天下而其军垒阵法,不少概见者,何哉?盖管仲欲以岁月服天下,故变古司马法而为是简略速胜之兵,是以莫得而见其法也

    (节选自苏轼《管仲论》)

    1. (1) 材料二面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出于不得A已B而C非D以求胜E敌也F故其为法G要H以不可败而已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伯,通“霸”,文中的齐桓公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晋侯、秦伯都是“春秋五霸”。 B . 倍,指背弃,与《湾门宴》“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中的“倍”意思相同。 C . 殆,指危险,与《项脊轩去》中“得不焚,殆有神护者”的“殆”意思不相同。 D . 制,指统领,统率,与《过秦论》中“秦有余力而制其弊”的“制”意思相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管种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霸主,赢得了孔子的称许,但孔子也认为管仲未能及时制止五公子争夺君位,致使齐桓公死不得葬。 B . 在管仲临终时,齐桓公就继任的人选征询他的意见,管仲认为易牙等三人都有悖人情,不可任用,但齐桓公后来没有所从。 C . 苏辙认为,世间并非没有小人,君王防范小人得势的最好办法是重用君子,让小人无法逞其奸计,舜帝和商汤就是这样做的。 D . “什伍”是周朝军队的建制,这种编制方式较为繁琐,管仲没有采用这种方式,而采取了“三军”制,使军队运作非常流畅。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父子之间,至使他人与焉,智者盍至此乎?

      ②故变古司马法而为是简略速胜之兵,是以莫得而见其法也。

    5. (5) 苏洵在《管仲论》中用“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来评价管仲,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