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4七下·赣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泥土中长大

    王国梁

    ①我小时候总以为,人也是从泥土里长出来的,就像草和树一样。

    ②我的童年是在乡村度过的,广阔的天地之间是我们自由的舞台,可以撒着欢地玩闹,就像一棵自由自在生长的小树一样,没有丝毫束缚。泥土是我们最亲昵的伙伴,幼时的游戏和劳动都与土地密不可分。

    ③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跟父母下地,不为帮父母的忙,这仅仅是父母带孩子的一种方式。那时村里没有幼儿园,小孩子没有人照看,于是就被父母“随身携带”着,在泥土里慢慢长大。可以说土地是乡村孩子的游乐场,这个游乐场,胜过如今城里最豪华的游乐场,它巨大无比,天然健康,是孩子们成长的沃土。

    ④父母在田里劳作,小孩子们在一旁捉虫子,逮蚂蚱,或追着一只兔子在田野上狂奔。大人们热火朝天地劳作,小孩子们帮不上忙,于是就三五成群凑到一起玩游戏。一个土坡,一片树荫,一块荒地,都可以成为我们释放过剩能量的舞台。

    ⑤我们在泥土里疯玩,打滚,可劲儿折腾。有些孩子,还会就地取材,把泥土当成玩具。有时,大家用泥土捏东西,捏成锅碗瓢盆的形状,捏成桌椅板凳的形状,好像没有什么东西不能捏的,孩子们的创作热情高涨,创造力惊人。

    ⑥孩子们玩累了,会顺势躺倒在泥土中。松软的泥土,跟家里的土炕一样舒服,可以美美地睡一觉。我嘴巴里嚼着一根甜津津的青草,耳朵边有野花摇曳着,蝴蝶和鸟儿还会从我的眼前飞掠而过,有时躺着躺着就睡着了,睡在蓝天白云下,做一个轻飘飘的梦,觉得一切那么轻松舒畅。清凉凉的土地贴着我的肌肤,土地里厚重的气息慢慢传递着,传递到我的肌肉、骨骼,让们长得结实健壮。

    ⑦孩子们虽然小,但大人不担心我们跑丢了。大地就在脚下,能跑到哪里呢?有时大人看不到孩子的人影儿,就拉开嗓子喊几声孩子的乳名,空旷的土地上,呼唤声被风吹送得很远,我们听到喊声,立即扔下满手的泥巴,奔到父母身边。

    ⑧父母看到我一身的泥土,不仅不责怪,反而笑眯眯地说:“又成了泥猴儿了!”在他们的意识里,泥土是好东西,孩子在泥土里滚几遭,就结实健壮了。祖祖辈辈生于土地,我们与泥土最亲,觉得泥土最养人了。

    ⑨周国平在文章中写到:“一个人的童年最好是在乡村度过。一切生命,包括动植物、人,归根到底都来自土地,生于土地,最后又归于土地。……农村孩子有许多同伴,他们与树、草、家畜、昆虫进行着无声的谈话,他们本能地感到自己属于大自然这一生命共同体。”

    ⑩真的是这样呢!可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越来越多孩子的童年与土地越来越远。我真希望,他们能有机会回到乡野,感受一下万物是如何从泥土里长大的。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题“在泥土中长大”的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泥土是当年孩子们最亲昵的伙伴,幼时的游戏和劳动都与土地密不可分。 B . 土地是乡村孩子的游乐场,这个游乐场巨大,天然健康,是孩子们成长的沃土。 C . 那时没有幼儿园,小孩子没有人照顾,所有父母都带着孩子,在泥土里慢慢长大。 D . 大人不担心孩子跑丢了,因为在空旷的土地上,只要父母喊一声,孩子就会回到父母身边。
    2. (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因为作者一直与土地生活在一起,所以他认为人也像草和树一样,是从泥土里长出来的。 B . “土地是乡村孩子的游乐场”“胜过如今建立的最豪华的游乐场”,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手法。 C . 乡亲们认为,土地除了可以玩耍,还可以休息,并且土地最养人,可以让孩子身体结实。 D . 作者认为与土地在一起久了,会本能地感到自己属于大自然这一生命共同体。
    3. (3) 本文作者通过回忆与现实的对比,和课文《土地的誓言》中对土地的情感一致吗?请简要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