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有删减)
【乙】①
予始与曾元恕入灵化洞,迫于日暮,( A )元恕又畏其险 , 故不果尽而还。及此,与吕穆仲游。穆仲勇发过我,遂相与至昔人之所未至,而惊世诡异之观,有不可胜谈者。余欲疏其一二,以告来者,又恐为造物者所愠后有勇往如吾二人至吾之所至当自知之。
(节选自苏轼《苏轼文集》)
【丙】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夫夷( B )近,则游者众;险( B )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节选自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有删减)
注释:①乙文作于1073年,正值苏轼外放杭州期间。文中提到的曾元恕、吕穆仲常与苏轼同游。
方法提示 | 词语 | 解释 |
根据语境推断 | 余欲疏其一二 | ① |
联系常见成语 | 则或咎其欲出者 | ② |
迁移课内字词 | 遂相与至昔人之所未至 | ③ |
结合字形推测 | 元恕又畏其险 | ④ |
A B 。
又恐为造物者所愠后有勇往如吾二人至吾之所至当自知之。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