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①“深蓝1号”收鱼忙,“远海牧鱼”出新招(2021年)6月21日凌晨4时许,高大的中心立柱刺破海水,张开连廊“伞骨”,紧抓两个足球场大小的八角箱体——一个大型深海渔场浮出水面,这就是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深蓝1号”网箱。壮观的国产深远海三文鱼收鱼行动第一次在这里展开。
②7时许,吸鱼泵轰隆开启,几十秒的短暂空吸后,便有青黑色鱼影从管道中穿梭而至,场面很是壮观。当天,收鱼3000余条,成活率达到80%,平均体重超过4千克,品质达到了欧盟出口标准。
③“众所周知,海水养殖三文鱼集中在挪威、智利等冷水海域,在温暖海域养殖成功,我们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目前世界上纬度最低的远海三文鱼养殖场。”该项目的技术支撑团队专家、中国海洋大学教授董双林告诉记者,“这要感谢我们坐拥黄海冷水团这个水质优良的水体。这处位于黄海中部洼地深层及底部、覆盖面积与山东省相当的水体,温度、水质、溶氧量等指标都是冷水鱼生长的绝佳之地,成为了养殖三文鱼的不二之选。”
④如果说冷水团是养殖三文鱼的“天然雨林”,“深蓝1号”便是孕育三文鱼的“智能襁褓”。这座相当于40个标准游泳池大小、质量超过1500吨的“巨无霸”,设计研发突破了总体设计、沉浮控制、鲨鱼防护等多项核心技术,是我国在深远海渔业养殖装备自主设计研发上取得的重大突破,具有完全独立的知识产权。
⑤“通过中央立柱及8根气柱的注水注气,我们独创了整个网箱的沉浮设计。夏天表层水温过高时,我们将网箱下沉至海面25米下的冷水团所处位置;冬季底层水温较低时,我们就将其上升至温暖区域。总之,无论冬夏都可以保证三文鱼在适宜的水文环境中生长。”董双林介绍道,“我们还独创了深海养殖的鱼鳔补气技术,让在深水水域的三文鱼不再因鱼鳔缺气而导致畸形。”此外,机器洗网、死鱼回收、鱼群监控等技术也早已在“深蓝1号”得以应用。与国外主产区相比,利用“深蓝1号”在黄海冷水团养殖的三文鱼,成鱼快、品质优、病害少、人工与物流成本低。
(改编自《经济日报》《人民资讯》)、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开发并建造的深远海养殖装备(部分)
投放海域 | 名称 | 技术特点 |
山东青岛海域 | “深蓝1号” | 首座自主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潜式深远海养殖装备 |
山东烟台海域 | “长鲸1号” | 坐底式深远海养殖装备,拥有网箱自动投饵和环境监测系统,是我国智能化程度最高的深远海养殖装备 |
广东珠海万山海域 | “德海1号” | 全球第一艘浮体与桁架混合结构的万吨级半潜式智能化养殖装备 |
福建福鼎海域 | “海峡1号” | 国内首座单柱式半潜式深远海养殖装备 |
珠海万山海域 | “澎湖号” | 2017年后我国创新设计半潜式波浪能养殖平台 |
福建连江海域 | “振渔1号” | 全国首创带转网装置的机械化海鱼养殖平台,深远海机械化养殖平台 |
浙江舟山海域 | “嵊海1号” | 全潜式深远海大黄鱼养殖平台 |
(改编自《我国深远海养殖现状及发展对策》报告)
材料三
①这两天,我国首次在低纬度地区成功养殖出三文鱼的消息刷屏了。我国的水产重器“深蓝1号”继去年在黄海冷水团成功收获海鳟鱼后,今年终于成功收获大西洋鲑——正宗三文鱼,这对于我国的水产养殖业来说,确实是件值得高兴的事儿。
②长久以来,三文鱼养殖一直是我国水产养殖业的一块“心病”,无奈苦于没有合适的天然养殖环境,国内的三文鱼养殖业一直没能发展起来,只能眼睁睁看着国内不断增长的三文鱼消费市场被挪威和智利等国家的养殖三文鱼瓜分。
③“深蓝1号”的成功不但填补了我国在自然水域养殖三文鱼的空白,也刷新了全球“高温”海域三文鱼养殖纪录。作为全球头号水产养殖大国,这场迟到的丰收自然也彰显了我国在水产养殖领域,无论是在硬件设备研发设计和建造方面,还是在深远海养殖技术方面的强大实力。
(摘自博主“钱湖有鱼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