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4高三下·黔东南)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初,王莽征天下为兵法者六十三家数百人,并以为军吏;选练武卫,招募猛士,旌旗辎重,千里不绝。 自秦、汉出师之盛,未尝有也。 光武将数千兵,徼之于阳关。 诸将见寻、邑兵盛,反走,驰入昆阳,皆惶怖,忧念妻孥,欲散归诸城。光武议曰:“今兵谷既少,而外寇强大,并力御之,功庶可立;如欲分散,势无俱全。且宛城未 , 不能相救,昆阳即破,一日之间,诸部亦灭矣。今不同心胆共举功名,反欲守妻子财物邪?”诸将怒曰:“刘将军何敢如是!”光武笑而起。 候骑还,言大兵且至城北。诸将遽相谓曰:“更请刘将军计之。”光武复为图画成败。

    时莽军到城下者且十万,光武几不得出。严尤说王邑曰:“昆阳城小而坚,今假号者在宛,亟进大兵,彼必奔走;宛败,昆阳自服。”邑曰:“吾昔以虎牙将军围翟义,坐不生得,以见责让。 今将百万之众,遇城而不能下,何谓邪?”遂围之数十重,列营百数,云车十余丈,旗帜蔽野,钲鼓之声闻数百里。 或为地道,或车撞城。 积弩乱发,矢下如雨,城中负户而汲。 寻、邑自以为功在漏刻,意气甚逸。六月己卯,光武遂与营部俱进,自步骑千余,前去大军四五里而陈。寻、邑亦遣兵数千合战。 光武奔之,斩首数十级,诸部共乘之,斩首数百千级。

    (选自《后汉书·光武帝纪》,有删改)

    材料二:

    昆阳之战,光武威震天下,王业之兴肇此矣。 王邑、王寻之师,号称百万,以临瓦合之汉兵,存亡生死之界也。诸将欲散归诸城武决迎敌之志诸将从倾覆随之。光武心喻其吉凶,而难以晓譬于群劣,则固慨慷以争、痛哭以求必听之时也。乃微笑而起,其请而弗迫与之言,万一诸将不再问而遽焉骇散,能弗与之俱糜烂乎? 呜呼! 此大有为者所以异于一往之气矜者也。

    天下之大,死生之故,兴废之几,非旷然超于其外者,不能入其中而转其轴。慎谋于未举事之前,坦然忘机于已举事之后,天必赐之以勇。 勇者,非气也,泊然于生死存亡而不失其度者也。

    (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六》,有删改)

    1. (1)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诸将欲散A归B诸城C光武决D迎敌之志E诸将F不从G倾覆H随之。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且宛城未拔”与“势拔五岳掩赤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拔”词义不同。 B . 会,适逢。与“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中的“会”词义相同。 C . “自将步骑千余”与“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过秦论》)中的“将”词义相同。 D . “俟其请而弗迫与之言”与“俟我于城隅”(《静女》)中的“俟”词义不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莽征集了几百位懂兵法的人,并任为军吏,还挑选训练士兵,组建了规模盛大的军队,出师的盛况是秦汉以来所没有的。 B . 光武帝向众将领陈述了昆阳之战的利害关系,认为大家不要分散,否则就不能保全,但是遭到了众将领的反对。 C . 在攻打昆阳城的问题上,严尤与王邑意见不一,严尤认为先攻破宛城,昆阳城自然归服,王邑则力主率军攻打昆阳。 D . 王邑军队激烈攻打昆阳城,百姓害怕,想让主帅献城,光武帝身先士卒,其部众在其精神感召之下,乘胜进击,战果丰硕。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昔以虎牙将军围翟义,坐不生得,以见责让。

      ②勇者,非气矜也,泊然于生死存亡而不失其度者也。

    5. (5) 王夫之对昆阳之战中光武帝的表现做出了怎样的评价? 请简要说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