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 (1) 下面对《蒹葭》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两句引出了所思念者和所在地,不仅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融合无间,而且又为后四句抒发主人公与日夜相思的心上人相会艰难之情作铺垫。 B .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人经过一番艰苦的上下追寻之后,伊人仿佛在河水中央,周围流淌着波光,依旧无法接近。可见而不可求,可望而不可即,加深了渴慕的程度。“宛”字表明伊人的身影是隐约缥缈的,或许根本就是诗人痴迷心境下生出的幻觉。 C . 第一节“白露为霜”写出了露水浓重、凝结成霜的情景,这应该是天刚破晓时的景况;第二节的“白露未晞”,其中就有时间的推移,那就是天已亮而露水还未干的景象。 D . “道阻且右”和第一节的“道阻且长”、第二节的“道阻且跻”又有不同,这一句更准确地描写出傍着水流的小路的曲折弯窄,令人难以前行,主人公的失望与难言的痛苦,完全可以思而得之。但“采采”一词写阳光灿烂的样子,又给第三节的景物涂上了一层亮色。
    2. (2)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的是“赋”的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在深秋。 B . 一切因受阻而难以达到的追求,都可以在诗中“河水”发生共振和情感共鸣。 C . “溯洄从之”和“溯游从之”是主人公反复追寻与追寻的艰难、渺茫的象征。 D . 可以从诗联想到理想、事业、幸福诸多方面的境遇和唤起诸多方面的人生体验。
    3. (3)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暗示了时间的变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B .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所谓伊人,在水之涘”交代出“伊人”的所在变换迷离。 C . “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既写出了追求的艰难,也表现出抒情主人公的执著。 D . “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写出了追求目标的可望而不可及。
    4.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B . 《蒹葭》分三章,每章的首二句写景,后六句抒情、议论。全诗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 C . 这首诗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 D . 古人作诗多一章化为三叠,即所谓“一唱三叹”。本诗即有此特点,韵律悠扬,情感渐趋强烈。
    5. (5)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        )
      A . 朦胧凄苦 B . 惆怅失意 C . 愉悦轻松 D . 痛苦哀伤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