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祖巷(节选)

    王剑冰

    进了村子就看到了高高的牌楼,上面写着“珠巩古巷”,吾家故乡我先见到了家乡的花,艳红艳红的,一问,洛神花。守着花的女子说,这种花富含氨基酸,剥开花瓣泡水,对人好着呢。

    八百多年的驷马桥卧在彩虹里,桥下一道水,流得更久。石雕门楼框着悠长的古巷,巷道铺着石子,凸凹的感觉,透进脚心。雨和尘沙,会顺着凹痕滑走,滑走的,还有轰轰烈烈或平平淡淡的时光。

    明清时期的老宅子,有些挺立着,有些歪了肩角。灰薄的瓦,干打垒的墙,墙上刷的白灰,掉了一半的皮。一口“九龙井",依然清澈甘冽,酿出的酒、沏出的茶都味道醇厚,制出的豆腐也嫩滑爽口。

    慢慢地发现,这些拥挤的房屋都有极高的利用价值,不唯是生活功能,还有团结功能。瞧,屋头大都贴了祠堂的名牌,这边是谢氏祠堂,那边是杨氏,旁边是冯氏,然后赵氏、钟氏、赖氏……

    我随脚踏进旁边的谢氏祠堂。阳光从祠堂后面照进来,满屋亮堂。房屋设计很讲究,会在后方为太阳留下通道,中间为雨水留下位置。这样的老宅气韵祥和,舒适透爽。一侧的墙上贴着红纸,上边写着人名。一位老者从后面走出来,还没看清脸面,先见到露齿的笑,说来了,谢家的?我说是来看看。老人叫谢崇政,七十五岁了,三个孩子都在外地,自己与老伴在这里,没什么事,就帮助谢家迎迎客人。说话间我已经明白,墙上的名单,都是最近前来认祖的。

    告别老谢出来,闪过诸多门口,前面出现了一座门楼,上面的石匾题为“珠巩楼”,门楼两旁,有不大的摊子,摆着细长的卷烟,竟然叫“珠机烟”。摊后的女子笑意盈盈,介绍说,珠巩巷早就有种烟的历史,自家的烟叶收了用不完,便学着做卷烟,就地消化。巷子里还有不少卖腊鸭的,一排排腊鸭挂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彩,而且都标着是“腊巷”的腊鸭,一问,腊巷就是珠巩巷的一条街。这让我立时想起前两天遇到的老者,难道他是珠巩巷人?

    我来时,火车卧铺外边走廊上一个小女孩让老人跟着她学诗,老人总是说错,小女孩就一次次地教。原来,老人是带孙女回老家。小女孩长着一双明亮的大眼,蓄一头短发,很是可爱。爷爷说,我来说一个,你也跟着学,爷爷就一句一句地说着当地的土谣:

    月光光,照地堂,

    虾仔你乖乖聊落床。

    听朝阿妈要赶插秧啰,

    阿爷睇牛佢上山岗喔……

    小女孩真学了,学的腔调也跟爷爷一样。后来知道他们也在韶关下车。这小女孩叫安安,她说爷爷家在居居。我问老人“居居”在韶关哪里,老人说在南雄。我恰巧要去南雄。老人说,欢迎你到我们村子去看看,现在外边来的人可多了,还有旅行社的。后来才知道,老人的口音被误听了,比如说村里的人“不傻”,实际上说的是“不少”,那么,老人口中的居居巷,可不就是这个珠巩巷!老人说他们那里的腊鸭誉满岭南,只有“腊巷”的人做的腊鸭才正宗。老人说他姓刘,一个村子以前有一百多个姓。当时觉得他过于自豪,现在才明白他讲的是实话。

    我便有意去寻找刘氏祠堂。

    这是古巷较大的一座祠堂,深而广,屋顶的天窗不止一个。阳光射进来,里面显出明明暗暗的层次,案子、条凳、廊柱、匾额,使得整个祠堂器宇轩昂。我们进门的时候,一个女子从旁边跟进来,显现出友好的热情。她说祠堂是刘氏宗亲举办大事的地方。我问刘姓在珠巩巷有多少人,回答是十几户。县史办的李君祥说,珠巩巷的人渐渐迁出去,现在留下的还有三百五十多户,一千八百多人。十几户也不算少了,刘、陈、李、黄都属于大户。

    巷头汪着一泓水,水边一棵古榕,铺散得惊天动地。水叫沙湖,连着沙河,水从桥下流走,顺着古巷流到很远。沙水湖北畔,有个“祖居纪念区”,区内一座座新起的祠堂,风格各异,气势雄伟。这些祠堂都是仿古建筑,有的还立了牌坊,哪一座都比原来的宏阔。转到黎氏祠堂,我看到一位老太领着一个小女孩玩,小女孩像火车上的那位小姑娘。我忽而醒悟,难道老者说的不是姓刘而是姓黎?我上去叫了一声安安。小女孩回头来看,还真的是。小女孩向我介绍说,那位老太是她奶奶。她和她奶奶热情地邀请我去她家做客。

    离开有些热闹的街巷,深入进去,便看到了生活的自然。那是岭南特有的乡间景象。一扇扇门内,都干净整洁,有的院里晒着辣椒,红红黄黄的,好几摊子。有的门通着后边,过去看,一间间住房都有人。见了,热情地招呼,问来自哪里,姓什么。周围是长叶子的芋头,在土里不知道有多大。开花的南瓜,一个个垂挂着,无人摘取。墙上翻下的植物,像仙人掌却不长刺。秋葵顺着高高的枝,独自爬过了墙头……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祖巷的历史悠久,文中用八百多年前的驷马桥卧在彩虹里、悠长的古巷和明清时期的老宅子现在还挺立着来体现。 B . 祖巷的老房子虽然很拥挤,但有极高的利用价值,屋头大都贴了祠堂的名牌,既具有生活功能,也有团结功能。 C . “珠巩巷的人渐渐迁出去……”,作者借县史办李君祥的陈述委婉地表达出他对祖巷人离开家乡的不理解。 D . 文中“我说是来看看”“我忽而醒悟,难道老者说的不是姓刘而是姓黎?”等信息都表明了“我”的游客身份。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以牌匾名“珠巩古巷,吾家故乡”直接点明写作对象,既照应了标题,又总领了下文的内容。 B . 文章描绘了祖巷中谢氏祠堂、刘氏祠堂和黎氏祠堂的不同特点,通过对比突出了祖巷的发展变化。 C . 文章结尾对祖巷的庭院、植物景象进行了描绘,富有画面感,展现了祖巷的温馨和谐,给人以世外桃源之感。 D . 文章总体上以“我”游览祖巷的踪迹为线索来贯穿内容,移步换形,让读者跟随“我”的脚步看到了祖巷的面貌。
    3. (3) 文中插叙了在火车上碰到小女孩与老人的事件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分析。
    4. (4) 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选文中体现了祖巷人怎样的形象特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