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
  • 1. (2024·寻乌模拟) 我国古代人民积累了许多对物质变化的认识。早在战国时期,《周礼·考工记》中记载有“涑帛”的方法:利用“灰”(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和“蜃”(贝壳灰,主要成分为CaO)混合加水所得溶液来洗涤丝帛时,会与丝表面附着的丝胶蛋白发生反应,生成物可用水冲去,从而可把丝洗得干脆亮丽。化学小组对“混合加水所得溶液”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实验过程】

    1. (1) 步骤I的过程会(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 (2) 步骤Ⅱ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提出问题】小组同学将烧杯丙中混合物过滤后得到澄清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碳酸钾溶液呈碱性

      【实验验证】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滴N a2CO3溶液

      该溶液中没有Ca(OH)2

      实验2

      另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溶液中含K2CO3

    4. (4) 【反思评价】

      有同学认为实验2所得结论不合理,理由是

    5. (5) 请你重新设计实验证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钾(写出实验步骤和现象)。
    6. (6) 【拓展延伸】

      在蚕丝加工过程中,需要将蚕丝中的丝胶蛋白从丝纤维上分离出来,不同pH水溶液对茧层丝胶蛋白的溶解性(脱胶率)如图所示。同学们经过查阅资料可知,浓度为5%的K2CO3溶液pH约为8.3,浓度为0.2%的KOH溶液pH约为12.5。根据如图数据分析,选用(填“浓度为5%的K2CO3”或“浓度为0.2%的KOH”)溶液洗涤丝帛效果更好。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