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一下·浦北期中)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亟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城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该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材料二

    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思伤其身者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且复出一非理之言,万姓为之解体,怨讟既作,离叛亦兴。朕每思北,不敢纵逸。”议大夫魏征对曰:“古者圣哲之主,皆亦近取诸身,故能远体诸物。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对以修身之术。楚王叉问治国何如,詹何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陛下所明,实同古义。

    贞观十年,太宗谓侍臣曰;“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对曰:“天地草昧,群雄竞起,攻破乃降,战胜乃克。由此言之,草创为难。”魏征对曰:“帝王之起,必承衰乱,覆彼昏狡,百姓乐推,四海归命,天授人与,乃不为难。然既得之后,志趣骄逸,百娃欲静而徭役不休,百姓凋残而侈务不息,国之衰弊,恒由此起。以斯而言,守成则难。”太宗曰:“玄龄昔从我定天下,备尝艰苦,出万死而遇一生,所以见草创之难也。魏征与我安下虑生骄逸之端必危亡之地所以见守成之难也今草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者当思与公等慎之”

                                                        (节选自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
      A . 魏征与我安天下/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所以见守成之难也/今草创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者/当思与/公等慎之/ B . 魏征与我安天下/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所以见守成之难也/今草创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者/当思与公等慎之/ C . 魏征与我安天下/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所以见守成之难也/今草创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者/当思与公等慎之/ D . 魏征与我安天下/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所以见守成之难也/今草创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者/当思与/公等慎之/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神器,指帝位,古时认为“君权神授”,所以称帝位为神器 B . 胡越,即胡与越,是指古代分别居于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各民族。 C . 贞观,唐太宗的年号,这一时期曾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 D . 谏议大夫,官职名,秦代开始设置,职责是侍从规谏帝王。
    3. (3) 下列对以上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 . 材料一开篇运用排比句,通过“木固其根”“水浚其源”的比喻,使抽象的道理具象化,说明人君安国当积德义的道理。 B . 材料二中唐太宗说君主想要安定天下,必须先端正自身,这说法得到了魏征的肯定,认为它与古人所讲的道理相同。 C . 两则材料都谈到民心向背与国家安危的紧密关系,阐述了百姓可以“载舟覆舟”的重要作用,警示君主治国要先存百姓。 D . 两则材科都通过列举具体的事例,强调君主理国“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直至今天仍有较大的借鉴价值。
    4.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②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

    5. (5) 对于唐太宗提出“创业和守成哪件事吏难?“的问题,房玄龄和魏征的观点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述其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