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4高二下·月考)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魏征,钜鹿人也。武德末,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相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

    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

    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钩,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卿者乎?”

    六年,太宗幸九成宫,宴近臣,长孙无忌曰:“王珪、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者又同此宴。”太宗曰:“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征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太宗大悦,各赐钱十五万。

    魏征薨。太宗亲临恸哭,赠司空,谥曰文贞。太宗后尝谓侍臣曰:“夫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道,遂亡一镜矣!”因泣下久之。乃诏曰:“昔惟魏征,每显予过。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

    (节选自《贞观政要·任贤》)(有删减)

    材料二:

    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于工商,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官。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弊,萃于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常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身谋。彼汲汲于名者,犹汲汲于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

    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庆历中,钱君始书其名于版,光恐久而漫灭。嘉祐八年,刻于石。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议之曰:“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曲。”呜呼!可不惧哉!

    (司马光《谏院题名记》)

    1. (1) 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卿A所谏B前C后D二百余E事F皆G称H朕Ⅰ意J非K卿L忠诚M奉国N何O能P若是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与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阴”指私底下,与《苏武传》中“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的“阴”字意思相同。 B . “于”与《〈老子〉四章》中“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的“于”字用法和意义相同。 C . “以”与《大学之道》中“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的“以”字用法和意义相同。 D . “为”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为天下笑”的“为”字用法和意义不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魏征曾在太宗与隐太子暗中争夺权力时,劝隐太子早做打算。隐太子死后,太宗诘问魏征离间兄弟关系,魏征镇定自若,从容作答,并获得太宗赏识。 B . 太宗设宴招待近臣,长孙无忌打趣说过去的政敌变成了现在的同僚,太宗心生感慨,认为魏征能竭尽心力侍奉自己,自己提拔重用魏征,做到了君臣契合。 C . 太宗以三面镜子谨防自己犯错:以铜作为镜子,端正衣冠;以古事作为镜子,了解兴衰;以人作为镜子,知道得失。魏征死后,太宗认为自己失去了一面镜子。 D . 庆历中,钱君将谏官的名字书写在专门的文书上,他恐怕日子长了名字会磨灭掉,后来将谏官的名字刻在石头上。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

      ②昔惟魏征,每显予过。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 

    5. (5) 结合两则材料,请简要概括作为一名合格的谏官应具备哪些品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