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4·北海模拟)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屈到嗜芰 , 有疾,召其宗老而属之,曰:“祭我必以芰。”及祥 , 宗老将荐芰,屈建命去之。宗老曰:“夫子属之。”子木曰:“不然。夫子承楚国之政,其法刑在民心而藏在王府,上之可以比先王,下之可以训后世,虽微楚国,诸侯莫不誉。其祭典有之曰:国君有牛享,大夫有羊馈,士有豚犬之奠,庶人有鱼炙之荐,笾豆、脯醢则上下共之。不羞珍异,不陈庶侈。夫子不以其私欲干国之典。”遂不用。

    (节选自《国语》)

    材料二:

    屈到嗜芰,有疾,召其宗老而属之,曰:“祭我必以芰。”及祥,宗老将荐芰,屈建命去之。君子曰:“违而道。”唐柳宗元非之曰:“屈子以礼之末,忍绝其父将死之言。且《礼》有‘斋之日,思其所乐,思其所嗜。’子木去芰,安得为道?”

    甚矣,柳子之陋也。子木,楚卿之贤者也。夫岂不知为人子之道,事死如事生,况于将死丁宁之言,弃而不用,人情之所忍乎!是必有大不忍于此者而夺其情也。

    曾子有疾,称君子之所贵乎道者三。孟僖子卒,使其子学礼于仲尼。管仲病,劝桓公去三竖。夫数君子之言,或主社稷,或勤于道德,或训其子孙,虽所趣不同,然皆笃于大义,不私其躬也如是。今赫赫楚国,若敖氏之贤,闻于诸侯,身为正卿,死不在民,而口腹是忧,其为陋亦甚矣。使子木行之,国人诵之,太史书之,天下后世不知夫子之贤,而唯陋是闻,子木其忍为此乎?故曰:是必有大不忍者而夺其情也。

    然《礼》之所谓“思其所乐,思其所嗜”,此言人子追思之道也。曾皙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父没而不能读父之书母没而不能执母之器皆人子之情自然也岂待父母之命耶?今荐芰之事,若出于子则可,自其父命,则为陋耳。岂可以饮食之故而成父莫大之陋乎!

    曾子寝疾,曾元难于易箦。曾子曰:“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若以柳子之言为然,是曾元为孝子,而曾子顾礼之末易篑于病革之中,为不仁之甚也。

    (节选自苏轼《屈到嗜芰论》)

    [注]①芰:菱角。②祥:丧祭名,此处指父母死后十三个月的祭祀。③屈建:字子木,屈到之子,春秋时楚国令尹。④若敖氏:春秋时楚国的芈姓家族,屈到和屈建都是该家族成员。

    1. (1)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父没A而不能读父之书B母没C而不能执母之器D皆人E子之情自然也F岂待G父母之命耶?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属,同“嘱”,指嘱咐,与《岳阳楼记》“属予作文以记之”的“属”,两者用法相同。 B . 差,指美味佳肴,与《行路难》“玉盘珍差直万钱”中的“羞”词义相同。 C . 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也常常被用来代指国家或朝廷。 D . 正卿,是春秋时期部分诸侯国的执政大臣兼军事最高指挥官,上卿兼执政卿于一身,权力仅次于国君。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祭祀父亲的时候,屈建没有使用菱角,他认为这种做法有悖于祭祀的法典。 B . 在柳宗元看来,屈建没有使用菱角去祭祀父亲一事,是不符合孝道的要求的。 C . 苏轼认为,曾子、孟僖子、齐桓公等人,临死时都是重视大义而不偏爱自己。 D . 苏轼认为,比起违背父亲的遗命,让父亲留下浅陋名声是屈建更不忍心做的。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屈子以礼之末,忍绝其父将死之言。

      ②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5. (5) 苏轼用以批驳柳宗元的依据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