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4·保山模拟)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小哥儿俩

    凌叔华

    ①清明那天,不但大乖二乖上的小学校放一天假,连城外七叔叔教的大学堂也不用上课了。这一天早上的太阳也像特别同情小孩子们,不等闹钟催过,它就跳进房里来,暖和和地爬在靠窗挂的小棉袍上。

    ②前院子一片小孩子的尖脆的嚷声笑声,七叔叔带来了一只能说话的八哥。笼子放在一张八仙方桌子上,两个孩子跪在椅上张大着嘴望着那里头的鸟,欢喜得趴在桌上乱摇身子笑,他们的眼,一息间都不曾离开鸟笼子。二乖的嘴总没有闭上,他的小腮显得更加饱满,不用圆规,描不出那圆度了。

    ③吃饭的时候,大乖的眼总是望着窗外,他最爱吃的春卷也忘了怎样放馅,怎样卷起来吃。二乖因为还小,都是妈妈替他卷好的,不过他到底不耐烦坐在背着乌笼子的地方,一吃了两包,他就跑开不吃了。

    ④饭后爸爸同叔叔要去听戏,因为昨天已经答应带孩子们一块去的,于是就雇了三辆人力车上戏园去了。两个孩子坐在车上还不断地谈起八哥。到了戏园,他们虽然零零碎碎地想起八哥的事来,但台上的锣鼓同花花袍子的戏子把他们的精神占住了。

    ⑤快天黑的时候散了戏,随着爸爸叔叔回到家里,大乖二乖正是很高兴地跳着跑,忽然想到心爱的八哥,赶紧跑到廊下挂鸟笼的地方,一望,只有个空笼子掷在地上,八哥不见了。

    ⑥“妈——八哥呢?”两个孩子一同高声急叫起来。

    ⑦“给野猫吃了!”妈妈的声音沉重迟缓。

    ⑧“给什么野猫吃的呀?”大乖圆睁了眼,气呼呼的却有些不相信。二乖愣眼望着哥哥。

    ⑨大乖哭出声来,二乖跟着哭得很伤心。他们也不听妈妈的话,也不听七叔叔的劝慰,爸爸早躲进书房去了。忽然大乖收了声,跳起来四面找棍子,口里嚷道: “打死那野猫,我要打死那野猫!”二乖爬在妈妈的膝头上,呜呜地抽噎。大乖忽然找到一根拦门的长棍子,提在手里,拉起二乖就跑。妈妈叫住他,他嚷道: “报仇去,不报仇不算好汉!”二乖也学着哥哥喊道: “不报仇不算好看!”妈妈听了二乖的话倒有些好笑了。王厨子此时正走过,他说: “少爷们,那野猫黑夜不出来的,明儿早上它来了。我替你们狠狠地打它一顿吧。”

    ⑩“那野猫好像有了身子,不要太打狠了,吓吓它就算了。”妈妈低声吩咐厨子。

    ⑪大乖听见了妈妈的话,还是气呼呼地说: “谁叫它吃了我们的八哥,打死它,要它偿命。”“打死它才……”二乖想照哥哥的话亦喊一下,无奈不清楚底下说什么了。他也挽起袖子,露出肥短的胳臂,圆睁着泪还未干的小眼。

    ⑫第二天太阳还没出,大乖就醒了,想起了打猫的事,就喊弟弟: “快起,快起,二乖,起来打猫去。”二乖给哥哥着急声调惊醒,急忙坐起来,拿手揉开眼。然后两个人都提了毛掸子,拉了袍子,嘴里喊着报仇,跳着出去。

    这时刚刚天亮了不久,后院地上的草还带着露珠儿,沾湿了这小英雄的鞋袜了。树枝上小麻雀三三五五地吵闹着飞上飞下地玩,近窗户的一棵丁香满满开了花,香得透鼻子,温和的日光铺在西边的白粉墙上。

    ⑭二乖高脚了一枝丁香花,在右耳朵上,看见地上的小麻雀吱喳叫唤,跳跃着走,很是好玩的样子,他就学它们,嘴里也哼哼着歌唱,毛掸子也掷掉了。二乖一会儿就忘掉为什么事来后院的了。他溜达到有太阳的墙边,忽然看见装碎纸的破木箱里,有两个白色的小脑袋一高一低动着,接着咪噢咪噢地娇声叫唤,他就赶紧跑近前看去。

    ⑮原来箱里藏着一堆小猫儿,小得同过年时候妈妈捏的面老鼠一样,小脑袋也是面团一样滚圆可爱,小红鼻子同叫唤时一张一闭的小扁嘴,太好玩了。二乖高兴得要叫起来。

    ⑯“哥哥,你快来看看,这小东西多好玩!”二乖忽然想起来叫道,一回头哥哥正跑进后院来了。

    ⑰哥哥赶紧过去同弟弟在木箱子前面看,同二乖一样用手摸那小猫,学它们叫唤,看大猫喂小猫奶吃,眼睛转也不转一下。

    ⑱“它们多么可怜,连褥子都没有,躺在破纸上面,一定很冷吧。”大乖说,接着出主意道,“我们一会儿跟妈妈要些棉花同它们垫一个窝儿,把饭厅的盛酒箱子弄出来,同它做两间房子,让大猫住一间,小猫在一间,像妈妈同我们一样。”

    ⑲“哥哥,你瞧它跟它妈妈一个样子。这小脑袋多好玩!”弟弟说着,又伸出方才收了的手抱起那只小黑猫。

    (有删改)

    1. (1) 这篇文章的标题有什么妙处?
    2. (2) 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分析第⑬段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

      ②请赏析第⑭段中的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3. (3) 请分析二乖对猫前后态度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4. (4) 这篇小说的结尾写到“弟弟说着,又伸出方才收了的手抱起那只小黑猫。”就结束了,请你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评析这个结尾。

      【链接材料】

      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结尾最忌讳的是真个完了。要文字虽完了而意义还没有尽,使读者好像嚼橄榄,已经咽下去而嘴里还有余味,又好像听音乐,已经到了末拍而耳朵里还有余音,那才是最好的结尾。

      (节选自夏丏尊、叶圣陶《文章讲话》)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