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尚、风格。家风存在于特定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家庭成员的举手投足中,是一种有形和无形的教育力量,对家庭成员起着耳濡目染的熏陶作用。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家庭。家风好,家道兴;家风差, 贻害子孙,家庭必衰。北宋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范仲淹给家人提出了“自立、读书、清俭、行善”的八字家风,范氏后人代代恪守,出了状元、进士数百名。还有,像孔子的“诗礼庭训”、诸葛亮的“诫子格言”、司马光的《家范》、朱熹的《朱子家训》等,一直规范、鼓舞着后人立身处世、成长成才。其中的诸多精华,值得发扬光大。
(选自《解放军报》2020 年 1 月 14 日,有删改)
【材料二】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什么意思? 当时的人有一个常规性说法,叫“天下国家”。意思是天下国家是一体的。怎么个一体法?天下的根本在于每一个国家。当时中国已经有了“天下”的观念,要想拥有天下,必须把每个国家建设好。国家的根本是什么呢?国家的根本在于每一个家庭。要想把国家建设好,就先要把每个家庭建设好。家之本在身,每一个家庭怎么建设好呢?每一个人“建设”好了,家庭就建设好了。所以,其实孟子讲的是身、家、国、天下这四位一体的关系。从个人角度讲,就是要以天下为己任,把个人梦、家庭梦、国家梦结合在一起。从国家建设角度讲,就是要重视家庭建设,重视人民的幸福。把千千万万家庭都建设好了,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才能实现。
(选自央广网 2018 年 2 月 15 日,有删改)
【材料三】
“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几句简单的歌词,道尽国与家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非常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多次强调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千家万户都好,民族才能好,国家才能好。和睦的家庭、严正的家教、朴实的家风是营造良好社会风尚、维护社会和谐安定的基础。我们应该告诉新一代的少年儿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让他们明白“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而青少年承载着整个民族的希望。
我给孩子讲革命先辈的故事,孩子听得津津有味。虽然他现在还无法确切理解牺牲和奉献的意义,但我相信,让他尽早了解党史,感受英雄模范身上的浩然正气,有利于他在成长路上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增强“听党话、跟党走”的情感认同和理性认同。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有责任把对党的忠诚根植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培养、教育好下一代,让红色基因融入青少年一代的血脉和灵魂,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要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加强党风、政风、社风、家风建设, 让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故事,都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秀文化基因。孩子从小听着爱国故事长大,日后才能心怀家国,从前人手中接下建设祖国的接力棒,继续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我们要努力汲取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让孩子从小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坚定爱国主义信念。
(选自《中国建设报》2020 年 9 月 1 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