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度支员外郎宋迪画,尤善为平远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雁落》《远浦归帆》《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落照》,谓之“八景”,好事者多传之。往岁小窑村陈用之善画,迪见其画山水,谓之曰:“汝画工,但少天趣。”用之深伏其言,曰:“常患其不及古人者,正在于此。”迪曰:“此不难耳,汝先当求一败墙,张绢素讫,倚之败墙之上,朝夕观之,观之既久,隔素见败墙之上,高平曲折,皆成山水之象。心存目想:高者为山,下者为水,坎者为合,缺者为涧,显者为近,晦者为远。神领意造,恍然见其有人禽草木飞动往来之家,了然在目,则随意命笔,默以神会自然境皆天就类人为是谓活笔。”用之自此画格日进。

    (节选自沈括《罗溪笔谈》卷十七)

    材料二: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焉丧之,岂独竹乎?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

    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节选自苏轼《文与可画贫笃谷偃竹记》)

    【注】①平远:宋人郭熙提出的绘画“三远”(高远、平远、深远)理论之一。②读书者,指齐桓公。《庄子·天道》载:轮扁在堂下斫轮,听到齐桓公在堂上读书,于是停下来说,桓公所读的书都是古人的糟粕,桓公问明缘由后深以为然。

    1. (1)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须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默以神会A自B然境皆天D就E不类F人G为H是Ⅰ谓活笔。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工,文中意为擅长、善于,与《扬州慢》中“纵豆蔻词工”的“工”意思相同。 B . 信,文中意为的确、确实,与《兰亭集序》中“信可乐也”的“信”意思相同。 C . 熟,文中意为仔细,与《卖油翁》中“我亦无他,惟手熟尔”的“熟”意思不同。 D . 与,文中意为赞成,与《六国论》中“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的“与”意思不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宋迪将《平沙落雁》等八幅山水画视为得意之作,从后文可知这些画作达到了“活笔”的境界。 B . 得到宋迪指点之后,陈用之山水画技法日有进益,画笔随便一挥,就有了宋迪所说的“天趣”。 C . 普通画师着力对竹节竹叶等细节进行机械呆板的描画,破坏了竹子完整鲜活的形象,甚是无趣。 D . 苏辙称文与可为有道者,认为他的墨竹图有所奇托,与庖丁解牛、轮扁斫轮一样都蕴含“道”。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用之深伏其言,曰:“常患其不及古人者,正在于此。”

      ②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5. (5) 宋迪和文与可的艺术主张有何相通之处?苏轼在此基础上又有什么新的思考?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