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溶液的用量/mL | 稀碘液的用量/mL |
1 | 21.32 | 25.00 |
2 | 20.02 | 25.00 |
3 | 19.98 | 25.00 |
已知:
①第1次实验溶液的用量明显多于后两次,原因可能是
A.盛装标准溶液的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润洗
B.滴入半滴标准溶液,溶液变色,即判定达滴定终点
C.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内有气泡产生
D.滴定终点读取滴定管刻度时,俯视标准液液面
②该碘酒中碘的含量为。(已知)
①加入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
②预测达到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为,在实验时却发现溶液变色片刻后,恢复滴定前的颜色。继续滴加 , 溶液变色片刻后再一次恢复原色。
该学习小组通过设计对照实验,发现空气中的氧气并不能较快地氧化待测液中的。
提出猜想:过量的将生成的重新氧化成碘单质。
验证猜想:将2mL待测液、2滴0.1 溶液、2滴淀粉溶液和混合,用溶液滴定,若待测液变为无色后又反复变色,则证明猜想不成立。
提出疑问:什么物质反复氧化碘离子。
寻找证据:按图7的流程,用量改为少量,氧化后的待测液静置半小时,利用氧化还原电势传感器测定滴定过程中电势的变化,待溶液变色后停止滴定,溶液恢复原色后继续滴加至溶液变色,循环往复,得到图8所示的曲线。
图8
已知:
ⅰ氧化性物质的电势值高于还原性物质:
ⅱ一定条件下,氧化性物质的浓度越高,电势越高,还原性物质浓度越高,电势越低。
a-b段电势升高的原因是(填化学式)被氧化。由a-b段电势变化的斜率小于b-c段可推测溶液反复变色的原因是。
优化流程:将用氧化后的待测液,再进行滴定,到达滴定终点时待测液变色后不会恢复原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