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张耒,字文潜,楚州淮阴人。幼颖异,十三岁能为文,十七时作《函关赋》,已传人口。游学于陈,学官苏辙爱之。因得从轼游,轼亦深知之,称其文汪洋冲澹,有一倡三叹之声。弱冠第进士,入为太学录,范纯仁以馆阁荐,累擢起居舍人。初,来在颍,闻苏轼讣,为举哀行服 , 言者以为言,遂贬房州别驾,安置于黄。五年,得自便,居陈州。耒仪观甚伟,有雄才,笔力绝健,于骚词尤长,时二苏及黄庭坚,晁补之辈相继没,耒独存,士人就学者众,分日载酒肴饮食之。诲人作文以理为主,尝著论云:“自《六经》以下,至于诸子百氏骚人辩士论述,大抵皆将以为寓理之具也。故学文之端,急于明理。如知文而不务理,求文之工,世未尝有也。夫决水于江、河、淮、海也,顺道而行,滔滔汩汩,日夜不止,冲砥柱,绝吕梁,放于江湖而纳之海,其舒为沦涟,鼓为波涛,激之为风飙,怒之为雷霆,蛟龙鱼鳖,喷薄出没,是水之奇变也。江、河、淮、海之水,理达之文也,不求奇而奇至矣。激沟渎而求水之奇,此无见于理而欲以言语句读为奇反覆咀嚼卒亦无有,文之陋也。”学者以为至言。作诗晚岁益务平淡,效白居易体,而乐府效张籍。
(选自《宋史•张耒传》,有删改)
材料二:
自三代以来,最喜读太史公、韩退之之文。司马迁奇迈慷慨,自其少时,周游天下,交结豪杰。其学长于讨论寻绎前世之迹,负气敢言,以蹈于祸。故其文章疏荡明白,简朴而驰骋。惟其平生之志有所郁于中,故其余章末句,时有感激而不泄者。韩愈之文如先王之衣冠,郊庙之鼎俎 , 至其放逸超卓,不可收揽,则极言语之怀巧,有不足以过之者。嗟乎!退之之于唐,盖不试遇矣。然其犯人主,忤权臣,临义而忘难,刚毅而信实,而其学又能独出于道德灭裂之后,纂孔孟之余绪以自立其说,则愈之文章虽欲不如是,盖不可得也。
(选自《张耒集》,有删改)
此无见A于理B而欲以言语C句读D为奇E反覆F咀嚼G卒亦H无有
①如知文而不务理,求文之工,世未尝有也。
②惟其平生之志有所郁于中,故其余章末句,时有感激而不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