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
  • 1. (2024·湖北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土高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西周时期,这里水草丰美、沃野千里,植被覆盖高达53%。后来由于持续大规模移民垦耕,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不断下降,至清末已降至6.1%。植被破坏带来水土流失。截至1957年,黄土高原黄土流失所造成的黄河泥沙量为16亿吨/年,耕地表土流失8吨/年,严重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新中国建立后,党和国家带领人民发扬斗争精神,推进了轰轰烈烈的黄土高原治理历程。上世纪50年代,为兼顾黄河治理与农业发展,当地采用在坡面修建梯田的方式来控制耕地土地流失,不仅未能有效控制黄河泥沙量,反而造成次生水土流失。70年代,学术界提出在沟道修建淤地坝拦截泥沙,并利用淤泥造田。然而一场陕北特大洪水将27万亩耕田毁于一旦。20世纪末,当地政府采用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将黄土高原细分为不同的小流域,在不同流域开展植树造林、梯田农业生产、淤地坝泥沙拦截,形成综合防治体系,成功使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率改善至65%,黄河泥沙减少至年均2亿吨以下。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黄土高原农牧业也实现了很大发展。

    1. (1) 结合材料,运用“运动的规律性”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分析新中国黄土高原治理的成功经验。
    2. (2) 结合材料,运用“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的知识,评析新中国黄土高原治理模式的探索过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