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A】其间者,太守醉也。巳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 , 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有废亭焉,其遗址甚获,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昼,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B】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马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C】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节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

    【注释】①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辙亦受牵连被谪。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辙到黄州看望哥哥苏轼,弟兄两人载酒泛流,到武昌九曲亭游玩,写了这篇游记。②子瞻:苏轼的字。③浮图:梵语,指佛寺:精舍:僧人住所。④褰(qian)装:提起衣服。

    1. (1) 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词句

      推断方法

      释义

      临溪而渔

      词类活用法:名之者谁

      不足以席众客

      成语联想法:幕天席地

      意适忘反

      课内迁移法:窥谷忘反

      萧然绝俗

      词典解释:①极②消失③隔绝④独特

    2. (2) 请将“夫”“乎”“盖”对应文中【A/B/C】三处,还原在横线上。

      A B C

    3. (3) 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

      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

    4.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5. (5) “子瞻之乐”与“太守之乐”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概括。
    6. (6) 【乙】文是苏辙因“乌台诗案”受牵连遭贬谪后所写。请结合下面链接,归纳欧阳修、范仲淹、苏轼三位“贬谪文人”的特点。

      课内链接:《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