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4高三下·贵港月考)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安平献王孚,字叔达,宣帝次弟也。初,孚长兄朗字伯达,宣帝字仲达,孚弟馗字季达,恂字显达,进字惠达,通字雅达,敏字幼达,俱知名,故时号为“ 八达” 焉。孚温厚廉让,博涉经史,性通恕,以贞白自立,未尝有怨于人。

    时当选侍中、常侍等官,太子左右旧人颇讽谕主者,便欲就用,不调余人。孚曰:“ 虽有尧舜,必有稷契。今嗣君新立,当进用海内英贤,犹患不得,如何欲因际会自相荐举邪!官失其任,得者亦不足贵。” 遂更他选。时孙权称藩,请送任子,当遣前将军于禁还,久而不至。天子以问孚,孚曰:“ 先王设九服之制,诚以要荒难以德怀,不以诸夏礼责也。陛下承绪,远人率贡。权虽未送任子,于禁不至,犹宜以宽待之,畜养士马,以观其变。不可以嫌疑责让,恐伤怀远之义。自孙策至权,奕世相继,惟强与弱,不在一禁,禁之未至,当有他故耳。” 后禁至,果以疾迟留。及明帝嗣位,欲用孚,问左右曰:“ 有兄风不?” 答云:“ 似兄。” 天子曰:“ 吾得司马懿二人,复何沈哉!” 转为度支尚书。

    孚以为擒敌制胜,宜有备预。每诸葛亮入寇关中边兵不能制敌中军奔赴辄不及事机宜预选步骑三万以为二部为讨贼之备。 又以关中连遭贼寇,谷帛不足,遣冀州农丁五千屯于上邽 , 秋冬习战阵,春夏修田桑。由是关中军国有余,待贼有备矣。后除尚书右仆射,进爵昌平亭侯,迁尚书令。

    孚虽见尊宠,不以为荣,常有忧色。临终,遗令曰:“ 有魏贞士河内温县司马孚,字叔达,不伊不周,不夷不惠,立身行道,终始若一,当以素棺单椁,敛以时服。” 泰始八年薨,时年九十三。帝于太极东堂举哀三日。

    (选自《晋书·列传第七 》)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每诸葛亮入寇关中/边兵不能制敌/中军奔赴/辄不及事机/宜预选步骑二万/以为二部/为讨贼之备 B . 每诸葛亮入寇/关中边兵不能制敌/中军奔赴辄不及事机/宜预选步骑/二万以为二部/为讨贼之备 C . 每诸葛亮入寇关中/边兵不能制敌/中军奔赴辄不及/事机宜预/选步骑二万/以为二部/为讨贼之备 D . 每诸葛亮入寇/关中边兵不能制敌/中军奔赴辄不及/事机宜预选步骑二万/以为二部/为讨贼之备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季,古时兄弟排行,《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中有“亦唯伯仲叔季图之”。以伯、仲、叔、季作次序,季是最小的。 B . 稷契,稷和契的并称,稷是后稷,传说他在舜时教人稼穑;契,传说是舜时掌管民治的大臣。稷契在文中指贤臣。 C . 九服,原指王畿以外的九等地区,后指全国各地区,另解为古代王和后的九种服制。文本中的九服之制指古代王和后的九种服制。 D . 转,古代表示官职调动,主要是指官职的平级调动,文中司马孚任度支尚书属于平级调动。类似的还有“移”“调”“徙”等。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司马孚温和谦让,位列“八达”之一。司马孚敦厚正直,性格开通宽容,从没与别人结怨,与其兄司马朗等人在当时都很有名气,号称“八达”。 B . 司马孚敢于直言,聪慧过人。选侍中、常侍等官时,司马孚不顾太子身边旧人的暗示,直言应选有才能的人。明帝继位后,感叹如同得到两个司马懿,没有什么忧虑了。 C . 司马孚多谋善虑,远见卓识。司马孚认为擒敌制胜,应有所准备。为解决布帛不足的问题,让农夫于邽地春秋演习战阵,冬夏治理田地,因此关中军队有了富余。 D . 司马孚守志不移,始终如一。司马孚一生虽享皇帝宠爱,却不骄纵,临终前要求用平时穿的衣服、不上漆的棺和单层的椁装殓。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当进用海内英贤,犹患不得,如何欲因际会自相荐举邪!

      ②又以关中连遭贼寇,谷帛不足,遣冀州农丁五千屯于上邽。

    5. (5) 司马孚多谋善虑在文中体现在哪里?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