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在一夜之间,大家都在讨论一款名为ChatGPT的人工智能聊天程序。根据多家媒体引述的调查结果,89%的美国大学生在用ChatGPT写作业——这个数据恐怕是 (1) 了,但至少说明该程序在解答问题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对此,一些行业的从业者不乏“本领焦虑”。有人让ChatGPT写一篇时评,它洋洋洒洒写了几百字,用户评价称“虽然不算特别出彩,但也 (2) ”。有自媒体运营者试图让ChatGPT分析某国产车品牌能否打败国外竞品,结果程序输出了一篇有观点和简要论述的分析短文。对于一些大学课程的作业,ChatGPT也能应对自如。①它的出现不得不让人承认:②人工智能虽然能够回答“客观题” , ③还可以有模有样地回答一些“主观题”了。
但是,大可不必就此认定ChatGPT是某些行业的“终结者”。目前,机器对于各类问题的理解,并非真正的“理解”,而是基于海量素材的整理归纳。例如,有人用杜撰的学术概念“镜像等离子规范场”提问,结果发现人工智能不懂装懂地卖弄“学识”。④而在回答一些社会问题时,⑤尽管人工智能输出了看似结构完整的文章,⑥但不少答案充满了“驴唇不对马嘴” , ⑦或者充满了“正确的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