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4九下·石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个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就建立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化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顾颉刚《怀疑与学问》) 

    17.请你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2分)

    1. (1) 对本文论证语言和论证方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文段中四个以“常常”开头的短句可以任意调整顺序,因为四句话之间是并列的关系 。 B . 文段最后一句先说“学术”后说“文化”,是从部分到整体,因为“学术”是人类众多的“文化”活动中的一种。 C . 本文举清代大学问家戴震的例子时,没有进行细致传神的描写,这是因为议论文中的叙述是为分析问题、论证观点服务的,强调语言的概括性。 D . 除举例论证外,文段中还运用了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2. (2) 下面的两则材料能否作为本段的论据?为什么?

      材料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材料二:“发明大王”爱迪生在发明电灯选择灯丝材料的实验过程中,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但他不气馁,终于找到了亮度大、耐热度好的钨作为灯丝。此后电灯变成了千家万户的“光明使者”。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