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4·高碑店模拟)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甲】____

    ①一刀切开、一口咬下,口感绵软、桃汁粘稠、刀切不流汁……每到夏末秋初,这样的场景,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衡水深州250平方公里蜜桃核心产区内的一座座果园里。这,就是深州蜜桃的“魔力”。

    ②从外形上看,深州蜜桃个头硕大、果型秀美,顶部有明显的凸尖,自顶部凸尖至底部有一条极深的桃缝,这是深州蜜桃所特有的。这条深凹进去的桃缝,像经过了精确计算一样,将深州蜜桃均匀地分成了对称的两半。

    ③真正使深州蜜桃成为“桃中之王”的,不仅是上述的“秀外”,更重要的是它口感的“慧中”。深州蜜桃“刀切不流汁”的奥秘,在于其果实含糖量极高,果汁极其浓稠。深州蜜桃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一般在12%以上,最高可达20%。要知道一般的桃、梨、葡萄等北方水果含糖量往往只在8%~10%之间,苹果、荔枝等甜味更浓的水果,含糖量也往往只在9%~13%之间,含糖量超过14%的水果,除了柿子,通常就只有南方出产的桂圆、香蕉了。

    ④深州蜜桃地域性极强。在深州,适合种植蜜桃的土地也仅有1300多公顷。深州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区,四季分明,大陆季风气候显著。年平均气温12. 6℃,全年0℃以上积温4863℃,无霜期20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500毫米,年日照2563小时,光照充足。

    ⑤由古河道堆积而成的砂壤质潮土不易积水、通透性好,加上富含的诸多矿物质和养分。这种特殊的地理构造最适宜桃树生长。相比之下,深州南部区域多是透气性差、保水性好的黏土土壤,就不那么适宜蜜桃的生长了。

    (选自《河北日报》,有删改)

    【乙】桃文化

    ①若要追溯桃文化的起源,不能不联想到《山海经》中关于夸父逐日的神话:“夸父逐日,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其中的“邓林”即是指桃林。

    ②关于桃林的另一则著名传说就要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了:“忽逢桃花林……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显然是令人神往的世外佳境,成为了无数仁人志士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如唐代王维就写出了“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的美好诗篇。

    ③唐代崔护的《题都城南庄》诗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此后“人面桃花”四字常被后世文人墨客用来形容美好爱情。

    ④也是因此,古人喜爱用“桃花”作为地理上的命名,如“桃花坞”“桃花庵”等。唐伯虎更是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桃花庵歌》:“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唐伯虎以桃花仙人自喻,用“老死花间酒”的生活方式去对比“鞠躬车马前”,暗含着对平凡真实的生活的歌咏。

    ⑤不仅如此,桃花也有着辟邪的象征意义。《齐民要术·种桃篇》中记载,“东方神桃九根,宜子孙,除凶祸”。

    ⑥____

    (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

    1. (1) 为甲文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2. (2) 用“桃文化”“瑰宝”“传承”三个词语写一句话,补写在乙文第⑥段的横线上,作为全文的结束语。
    3. (3)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甲文第③段“秀外”指深州蜜桃个头硕大、果型秀美,“慧中”指深州蜜桃含糖量极高,果汁极其浓稠。 B . 甲文第④⑤段综合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C . 乙文中王维的诗句,是用来证明“令人神往的桃花源成为后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观点的。 D . 乙文第⑤段“除凶祸”中的“除”应解释为“除去”“铲除”。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