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4高二下·邢台月考) 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据有关调查,目前青年群体中的躺平现象大致有以下这么几种情况:有些青年因起点低造成低学历、低技能、低收入,进入社会后面临就业和婚恋重重困难,屡遭挫败之后,选择放弃个人努力,我将其称为“无力感的躺平”;有些青年高考成功,甚至上了好大学,但进入社会后发展不顺利,既不甘心维持现状,也无法摆脱困境,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选择自嘲来缓解焦虑;也有些青年,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成为满足于低薪、轻松工作的群体,买房、育儿都依靠父母,创业和奋斗意识不足……

    有网友认为,躺平是出于对工业化社会的生产主义、消费主义的不满。在我看来,这与其说是对生产主义、消费主义的不满,不如说是因为工业化和生产力迅速提高,社会上“短缺现象”越来越少的产物,是“物质富足”基础上的一种心理反映。消费主义是把消费作为人生至上目标,从而过度占有和挥霍财富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应该鼓励消费,但人不能成为消费主义的奴隶。我们提倡健康消费、绿色消费,但无论如何都不能停止劳动和奋斗。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子都知道的。

    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几乎每个人唯有日复一日地劳作,才能获得生存和养家糊口的生活资料。这在农业社会是最明显的。劳作与满足生存之需具有直接性的关联。工业的发展拉长了生产的链条,但是人的劳作和产品的产出之间的关联性还是得以延续的。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产业自动化程度加深,生活资料的获得与劳作之间的联系越来越间接,人们在生活资料的生产中往往充当的是其中一个微小的环节,人们对劳动与生存之间的关联性越来越失去直接性的感受和认知,甚至产生一种错觉:人类的力量越来越强大,个人的力量越来越渺小,渺小到甚至连自身的存在感也变得若有若无了。具体表现有:

    一是随着一些国家在产业链上逐渐朝上游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有保障,人越来越感受不到劳作与生存之间的关联性。

    二是产业智能化、自动化发展的逻辑一方面导致许多过去的职业出现结构性消失的趋势,另一方面对职业工作要求的门槛越来越高。个人在全球性产业链的链条和产业智能化面前显得越来越微不足道,似乎变成了整个产业链条的辅助性力量。

    三是过去农业的水利设施、大工业生产等都需要人的协作,人在合作、协作中获得普遍的人的力量,而现在许多产业协作的事情已经交给了智能化自动化机制去处理,要求许多人紧密协作的事情越来越少,人有时候难以鲜明感受到联合起来的那种普遍力量了。

    由此,有些人不禁觉得,一方面基本生活无虞可以躺平,另一方面无法很快或很轻易获得成就,进而实现人生意义和价值感,因此,很容易产生“无力感”。

    (摘编自韩震《躺平绝非人生正途》)

    材料二:

    在人们心中,奋斗者历来受人尊敬和称颂。但时下颇为流行的“内卷”之说,却以釜底抽薪的方式解构着奋斗的意义。“卷不动”成为一些人躺平的理由,奋斗者则被嘲讽为“卷王”。如此看来,只要内卷之说不破,躺平也会成为“正义”。

    对于内卷,人们更多关注过度竞争带来的压力,却忽略了问题的另一面:创新匮乏导致的无效竞争。创新匮乏,会让一个群体走向封闭和僵化,陷入原地打转的发展瓶颈,从而给置身其中的个体带来“奋斗无意义”的挫败感,使奋斗无效。

    有人说,创新谈何容易,“人人创客”不过是个美好愿望。事实上,比起守旧,创新更符合人类本性。从第一根削尖的木棒,到第一缕钻木的微火,正是因为创新,才有了人猿揖别。“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作为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创新不仅是备受中国先哲推崇的“日新之盛德”,更蕴含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生存智慧。

    其实,创新并非遥不可及。让卫星上天是创新,让马桶不漏水也是创新;人工智能是创新,直播带货是创新,科学种田也是创新。新农人朱赟德,勇敢脱下书生“长衫”,在新农村的田间地头,从一名大学毕业生成长为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他说服父亲,把现代科技嫁接到传统农业,引入插秧机、喷洒农药无人机等设备。如今,他承包的3000多亩田地,打开手机就能看到水稻长势,田间管理用上了大数据分析。创新,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也给像朱赟德一样的新农人搭建了无比广阔的创业舞台。

    如此看来,只要敢于脱去套在头脑里的“孔乙己长衫”,创新将无处不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的突破,体制机制、制度藩篱的突破,技术方法、平台赛道的突破……许多颠覆性创新,就是挣脱低水平、无意义“缠斗”,另辟蹊径,在新赛道上打破内卷、赢得先机。

    创新既是突破无效奋斗的关键点,更是当今世界激烈竞争的制高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机遇和挑战并存。风云变幻,最需要的是战略定力;竞争激烈,最重要的是急流勇进;迎接挑战,最根本的是改革创新。”大国竞争,说到底,是国家创新能力的“生死博弈”和“巅峰对决”。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勇于奋斗、敢于创新的人们。时代新征程已经开启,青春画卷已经铺展,愿广大青年朋友以青春为墨,以奋斗为笔,用充满活力的青春书写新时代最美的诗篇!

    (摘编自冯秀军《如何突破无效奋斗的瓶颈》)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有些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不愿屈服现实,又无力走出困境,进退维谷,无力对生活做出改变,材料称之为“无力感的躺平”。
      B . 父母的过度呵护和宠溺成为一些青年奋斗意识不足的根本原因,他们坦然接受低薪、轻松的工作,买房、育儿都依靠父母。
      C . 在农业社会,生产力低下,劳作直接关联人的生存,每个人都要日复一日地劳作,否则就不能获得生存和生活的资料。
      D . 对于内卷,我们要理性看待,我们不但要关注过度竞争带来的压力,也要关注创新匮乏导致的无效竞争的一面。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中,有些人追求过度占有财富甚至挥霍财富,并且以此作为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他们最终成为消费主义的奴隶。
      B . 材料一作者在罗列了躺平存在的几种情况以后,得出了躺平是出于对工业化社会的生产主义、消费主义的不满的观点。
      C . 材料二认为,创新并非难事,“人人创客”也是可以追求的目标,实践证明,和守旧相比,人类本性更趋向于创新。
      D . 材料二中,根据个人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程,创新能帮我们更好地突破无效奋斗的瓶颈,在当今竞争激烈的世界中抢占制高点。
    3. (3) 下列说法中,不能支撑“国家重视创新能力”的观点的一项是(   )
      A . 发展乡村旅游行业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和农村现代化发展。
      B . 我国重视技术创新,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
      C . 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我国实施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D . 我国创新投人高,国家的研发投入支出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
    4. (4) 下列对材料一第二段马克思的话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运用了引用论证,有利于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权威性,使论证更加有力。
      B . 材料引用马克思的话,更好地阐明了劳动和民族存亡之间的紧密关系。
      C . 材料引用马克思的话,从反面论证了观点,与第二段开头一句构成正反对比论证。
      D . 材料引用马克思的话,强调了劳动对民族发展的重要性,强化了作者的观点。
    5. (5) 当下,我们应如何解决部分青年群体的躺平、无效奋斗等问题?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