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社会法治 / 综合题
  • 1. (2024九下·瓯海会考) 文字,承载“历史”,沟通“未来”。某校学生以“研究汉语变迁,感知文化魅力”为主题分小组研学,请同学们一起参与。

    第一组:溯源,探文字的历史价值

    殷墟卜辞的文字,已离开图像。………(中国文字)六项造字原则,大都已见于卜辞文字。……不仅成熟,而且与后世中文文字之间的演变谱系,可以步步还原。……殷商掌握了当时唯一成熟的文字系统,以此优势,则商文化自然成为古代中国文化的主流。

    ——许倬云 《万古长河》

    第二组:读词,知外来词中文化交流

    第二组学生研究发现现在许多常用的词汇来自于外来词的意译(外来词也称为借词或外来语,指某种语言从其他语言音译或简单直译而来的词语)

    时期

    外来词

    明朝

    经纬、墨是可(墨西哥) 、亚墨利加 (美洲)

    清朝

    火轮机 (蒸汽机) 、德律风 (电话) 、马铃薯、国会、民主

    ——摘自明清汉语外来词研究

    第三组:说文,享中华语言独特魅力

    第三组学生在研究文学时,引发了系列讨论。

    小艺同学:

    我喜欢中国古典文学, 比如杜甫的唐诗《石壕吏》,因为它淳朴厚重, 反映了安史之乱引发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抒发悲愤凄婉之情, 反映了真实的历史情况。

    小洱同学:

    新时代文学名家创作推陈

    出新, 他们的笔下, 铺展着

    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 表达

    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不

    懈追求。

    小杉同学:

    我发现很多英文翻译成中文更有意境, 比如: “young andbeautiful”翻译为风华正茂。

    1. (1) 材料中的“卜辞文字”指的是什么?它有什么影响? 
    2. (2) 明清时期,世界形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根据两组外来词进行简要说明
    3. (3) 结合上述探究,说说你对中华文化发展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