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4高二下·广丰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壬成之秋,七月既 ,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

    (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 , 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 , 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倦。

    (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

    1. (1) 下面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举酒客 属同“嘱”,嘱咐 B . 浩浩乎如虚御风 冯同“凭”,乘 C . 齐河、长清 历:经过 D . 东谷入 循:顺着
    2. (2) 下列加点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①月出东山之上 ②师不必贤弟子 B . ①飘飘如遗世独立 ②知不可骤得 C . ①舞幽壑潜蛟 ②彼童子 D . ①余始循入 ②作《师说》贻之
    3. (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望,民间一般把农历的每月十五日叫作“望日”,而“晦”则是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B . 斗牛,星宿名,即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与成语“气冲斗牛”中的“斗牛”同义。 C . 乾隆,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清朝皇帝多为一世一元,后世习惯以年号称之。 D . 城郭,古义是指内城和外城,古代的都城大多有城郭之制,后常用城郭泛指城或城市。
    4. (4) 比较(一)(二)两个文段,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都记叙游踪,但出游时间不同。苏轼是在秋天一个月圆之夜与客泛舟赤壁之下,姚鼐是在年末严冬的某一天携友攀登泰山之巅。 B . 都描写景物,但景物特点不同。苏轼笔下清风大江明月,清新飘逸,宛如水墨;姚鼐文中苍山晚照日出,绮丽壮观,仿若油画。 C . 都饱含情感,但表达方式不同。苏文触景生情,泛舟江上而不知所止,顿觉茫然若失;姚文融情于景,登山所见,令人心旷神怡。 D . 都出自名篇,但语言风格有所不同。苏文是文赋,句式灵活而兼具整饬之美;姚文是桐城派的山水游记,文字朴素雅正,通畅清顺。
    5. (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②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倦。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