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4高一下·十堰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4年进入2月以来,中央气象台持续发布冰冻橙色预警,要各地警惕不同程度的冻雨天气。冻雨究竟是一种什么雨?下面且听冻雨的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拥有滴水成冰的“超能力”的冻雨。是一种由过冷水滴组成,与温度低于0℃的物体碰撞立即冻结的降水。也就是说我在天上的时候是雨,但是落下来就会瞬间凝结成冰。在南方,我被叫作“下冰凌”;在北方,我的小名则变成了“地油子”或“流冰”。

    我的生成,往往伴随着强冷空气或寒潮,是冷暖空气交锋的产物之一。当“Boss级”冷空气南下遇到暖湿气流时,冷空气像楔子一样插在暖空气的下方,近地层气温骤降到0℃以下,湿润的暖空气被抬升,并成云致雨。我本该在云体中凝结成冰粒或雪花,然而找不到冻结时必需的冻结核,于是到地面就成了碰上物体就能结冻的冻雨。

    我最爱出没的地方毋庸置疑就是贵州了。由于贵州受云贵高原阻挡,冬季冷空气入侵贵州时容易形成云贵静止锋天气,导致冷性气团长期在贵州一带停留,一旦气温降到0℃以下时,平常小的“细毛雨”就变成冻雨。另外冬季印缅地区常有暖湿空气向贵州输送,暖湿空气在冷垫上爬升时常有冻雨天气出现。

    此外,我出现较多的地方还有湖南、江西、湖北、河南、安徽、江苏,以及山东、河北、陕西、甘肃、辽宁南部……是不是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我落到树木、建筑上,它们都穿上“水晶衣”绽放朵朵造型奇异的冰花。但我仍暗藏危险。当我冻结在电线上时,电线遇冷收缩,再加上冰本身的重量、风力的作用,电线会有绷断的危险;当我降落到公路上,交通会因地面结冰而受阻,也会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大田结冰,会冻断返青的冬麦,或冻死早春播种的作物幼苗。另外,还能大面积地破坏幼林,冻伤果树。所以大家一定要积极做好防护哦。

    (摘编自《冻雨究竟是种什么雨?》)

    材料二:

    冻雨在地面与其接触物形成千姿百态的凇结体,并迎风生长,形成“千崖冰玉里,万峰水晶中”的壮美景象,宛如一个水晶宫般的童话世界。这就是雨凇奇观。有人将雨凇等同于冻雨,其实两者是有区别的。冻雨是来自天空的过冷却液态降水与温度低于0℃的地面或近地物体碰撞的产物,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降雨和天气现象,而雨凇是冻雨的结果。

    雨凇是冻雨发生过程的产物,即冻结而成的坚硬冰层,通常是透明的或毛玻璃状的紧密冰层。雨凇与地表水的结冰有明显不同,雨凇是边降边冻,能立即黏附在裸露物的外表而不流失,形成越来越厚的坚实冰层,从而使被附着物负重加大,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会对附着物造成直接灾害并引发间接危害。

    雾凇也是由过冷却水滴凝聚而成的。不过,这些过冷却水滴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浮在气流中由风携带而来的。这种水滴的直径要比形成雨凇的雨滴直径小得多,称为雾滴,也就是组成云的云滴。由于雾凇中的雾滴与雾滴之间空隙很多,因此雾凇呈完全不透明的白色。雾凇的密度小,重量轻,对导线、树木的破坏性要比雨凇小得多。它轻盈洁白,附在树木等物体上宛若琼树银花,清秀雅致,这就是树挂(又称雪挂)。雾凇对自然环境、人类健康有一定的益处,是天然“空气加湿器”和“负氧离子发生器”;又具有一定的消噪能力,是环境的天然“消音器”。此外,雾凇融化产生的水分,对北方越冬作物有利。

    (摘编自网络)

    材料三:

    目前人们还无法通过气象雷达、多普勒天气雷达或其他传统的监测法来观测冻雨,但可以通过雷达来间接预计冻雨形成的可能性有多大。雷达信号的反射强度与降水的形式(水或冰)及其直径有关。虽然雨比雪反射信号更强,但由于雨滴的直径比雪花小得多,因此从雪融化来的雨并不比之前雪的信号强多少。然而,在雪刚开始融化的气流层,雪花直径没有太大变化并且雪花上出现水滴,两者效应相加,导致此时的雷达信号的反射强度非常高。因此,在雷达屏幕上见到这种强反射信号,就意味着相应地区上空有暖气流层并且有雪融化,该地区会有降雨或冻雨。如果此时地表温度低于结冰温度,就很有可能形成冻雨。

    (摘编自网络)

    1. (1)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冻雨本质上是降雨,是冷暖空气交锋的产物,只不过这水滴是低于0℃的过冷却水滴。 B . 贵州容易形成冻雨的原因主要与其冷暖空气交汇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云贵高原的海拔有关。 C . 冻雨破坏性强,人们对它的预测也还不十分精确,但它在大地上形成的雨凇景观同样令人叹赏。 D . 雨凇呈不透明蓬松状,轻盈洁白,而雾凇是坚硬、紧密、透明的冰层,后者的破坏性远不及前者。
    2. (2) 下列诗句中的“冻雨”,最有可能是材料中所说的“冻雨”的一项是( )
      A . 唐代杜甫《枯枘》诗:“冻雨落流胶,冲风夺佳气。” B . 宋代韩维《和微之喜雪》诗:“冻雨吹花六出成,高楼一见瓦蓝青。” C . 宋代黄庭坚《书摩崖碑后》诗:“断崖苍藓对立久,冻雨为洗前朝悲。” D . 宋代文天祥《题滕王阁》诗:“回风何处抟双雁,冻雨谁人驾独航。”
    3. (3) 下列对材料说明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三则材料都介绍了冻雨,但内容各有侧重,且风格也有不同之处。 B . 材料一用第一人称兼拟人的方式,化枯燥的知识于亲切自然的侃侃而谈中。 C . 材料二区分了冻雨、雨凇、雾凇几个概念,采用的主要是下定义、作比较的说明方式。 D . 材料三介绍了冻雨的预测,用语简易平实,通俗易懂,但逻辑性很强。
    4. (4) 有人对材料一中冻雨自我介绍其形成过程的内容有点似懂非懂,中央气象台特意制作了两张图来做补充说明。下列对冻雨形成的必要条件的解说,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气层呈上下冷、中间暖的垂直结构状态。 B . 上下冷层温度均要低于0℃。 C . 云体中有足够的冻结核。 D . 过冷却水滴穿越下冷层后,还未结冰之前接触到冰冷的物体。
    5. (5) 2024年全国大范围遭遇冻雨天气,我们该如何最大程度减少冻雨灾害天气带来的影响呢?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