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
  • 1. (2024·慈溪) 阅读链接: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海伦•凯勒

    ㅤㅤ①每天早晨,小提琴家都会出现在三楼阳台上。他举起锃亮的提琴,一抖长弓,优美的乐曲便流淌出来。

    ㅤㅤ②突然,沉重单调的“嘭嘭”声从楼下传来,盖住了琴音——一个穿着蓝粗布衣裳的人头也不抬地在弹棉花。

    ㅤㅤ③小提琴家认识这个弹棉花的孩子,他是黑豆儿,十四五岁,又瘦又矮,但比城里孩子结实。他是跟着大伯从温州农村来北京弹棉花的。

    ㅤㅤ④小提琴家听说了孩子的遭遇:父母双亡,好心的伯父收养了他,可伯母整天对他甩脸色。后来他听说伯父上北京城弹棉花,抱着伯父的腿哀求着一定要跟来。

    ㅤㅤ⑤有一天,小提琴家路过小棚时,听见黑豆儿在跟伯父争执:“这床被套中间还是生的呢。你就网线了?这是一个盲人老奶奶的被套……”

    ㅤㅤ⑥“就是呀,一个盲人能看见什么?”大伯反驳道。

    ㅤㅤ⑦“那就更不应该了!她失明了,就够可怜了!”孩子有点儿激动,声音发颤,“我来弹,给老奶奶弹一床软乎的被套。”

    ㅤㅤ⑧小提琴家扶着白杨树,思潮翻滚,他真想跑进去好好亲一亲这个心地纯洁的好孩子。

    ㅤㅤ⑨不久后,伯母生病,伯父暂时回家了,留着黑豆儿独自守着小棚子。就在这时,一场意外降临到了这个孩子的头上!

    ㅤㅤ⑩那天中午,不知是谁,把一个没捻灭的烟蒂扔在了黑豆儿住的小棚门口的棉絮上,眨眼工夫,小棚子就处在一片火海之中。从外面回来的黑豆儿看到这情景,愣了一下便一头扎进火海,发疯似的在浓烟和火光中抢抓着:“我要棉花!我要弓啊……”

    ㅤㅤ⑪大火扑灭了,但用汗水换来的全部钱和粮票、他和伯父一年四季的衣服、可弹十床被套的棉絮,还有那苦心营造起来的棚子,一切都化为灰烬,只有一堆尚未烧尽的棉絮还在冒着淡黄的烟,散发着难闻的焦味。大火附近的白杨树的叶子被烤干,一阵风吹过,摇摇摆摆地飘落下来,好似肃杀的秋天突然来临了。

    ㅤㅤ⑫黑豆儿紧紧地抱着弓,两眼直勾勾地望着一摊灰烬,宽大的门牙紧紧地咬着失去血色的厚嘴唇。他已不知道哭泣,只有那不住翕动着的鼻翼,使人感觉到那颗幼小的心还在胸膛里痛苦地跳动着。

    ㅤㅤ⑬那几天,大伙儿见黑豆儿可怜,纷纷伸出热情的手。那几户送来棉絮而未得到被套的人家,压根儿就不询问此事。有一天,黑豆儿碰上了一位曾送来棉絮的老大娘,便掏出这几天挣来的钱要赔她,老大娘却说自己根本就没送过棉絮,说完还逃跑似的匆匆走了。

    ㅤㅤ⑭伯父回来后,两人又搭了一个新的棚子开始营业。小提琴家无意中发现一件事,加工费由原来的两元改成了一元五角。他问黑豆儿的伯父:“你们现在正是需要钱的时候,怎么还降价?”

    ㅤㅤ⑮伯父说:“豆儿总觉得欠了大伙那么多……”原来,黑豆儿是用一种让人觉察不出的方式偿还人们给予他的一切!

    ㅤㅤ⑯冬天匆匆过去,春天来了,黑豆儿快要回浙江老家了,来年来不来还说不准。临走之前,小提琴家找到黑豆儿,说:“豆儿,你手中的那把弓,能拉出比我拉的更好听的曲子。”黑豆儿疑惑不解。小提琴家含着泪一把将黑豆儿抱在怀里:“孩子,你一定要保护好你这把珍贵的弓啊!”

    ——选自曹文轩《弓》(有删改)

    1. (1) 读第⑤~⑮自然段,把情节补充完整。

      黑豆儿与伯父争执,坚持为盲人奶奶弹软乎的被套→→大伙儿帮助黑豆儿,老大娘不要黑豆儿赔她的钱→

    2. (2) 读第⑫自然段画线句。联系上文,想象黑豆儿此时的心理活动。

      ㅤㅤ此时,很多想法涌上黑豆儿心头:

    3. (3) 选文结尾,小提琴家说“黑豆儿的弓能拉出比他拉的更好听的曲子”,并要他“保护好这把珍贵的弓”。

      ㅤㅤ对此,你的理解是

    4. (4) 小说原文里,小提琴家为黑豆儿创作了一首独奏曲——《一个从乡下来的孩子》。请结合小说内容,从不同角度有条理地阐述小提琴家创作曲子的原因。(不少于6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