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温室效应加剧可能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太阳能源有限,人类需要从地球走向太空寻找新能源。20世纪80年代,世界上几个核大国就提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通过对太阳核聚变释放热能的模拟,制造“人造太阳”。它具有可再生性和清洁性的特点,能够作为太空基地的动力来源,甚至有望让人类飞出银河系。
然而,核聚变产生的超过万度甚至亿度以上的气体不能用任何材料容器约束,使之不飞散,必须寻求其他途径。科学家们大胆设想、设计并且制造出了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具有闭合磁力线的磁场“磁笼”,来约束核聚变产生的巨大能量。
2023年8月25日,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100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下的高约束模式运行,再次刷新我国磁约束聚变装置运行纪录,破解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这是我国核聚变能源开发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使我国在人造太阳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结合材料,说明“人造太阳”从计划到实施是如何体现创新思维的“新”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