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4高二下·连云港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遂判为十二,合为七国,威分于陪臣之邦,国殄于后封之秦,则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陵迟不救者三代。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

    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或者曰:“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适其俗,修其理,施化易也。守宰者,苟其心,思迁其秩而已,何能理乎?”余又非之。

    夫天下之道,理安斯得人者也。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则生人之理乱未可知也。将欲利其社稷以一其人之视听,则又有世大夫世食禄邑,以尽其封略,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岂圣人之制使至于是乎?吾固曰:“非圣人之意也,势也。”

    (节选自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柳子之论封建,辨矣,惜其未知道也。夫封建,非势也,圣人意也;郡县,非圣人意也,势也。然则封建可行乎?曰:道可,势不可。今之阡陌尽矣,城郭改矣,税法变矣。其所封者非纨绔之子弟,即椎埋之武夫也。其能与三代比隆乎?且不无其势,并无其道。先王有公天下之心,而封建亲亲也,尊贤也,兴绝国也,举废祀也,欲百姓之各亲其亲,各子其子也,故封建行而天下治。后世有私天下之心,而封建,宠爱子也,牢笼功臣也,求防卫也,其视百姓之休戚,如秦人视越人之肥瘠也 , 故封建行而天下乱。无先王之心,行先王之法,是谓徒政。

    (节选自袁枚《书柳子<封建论>后》)

    【注释】①椎埋,意思是劫杀人而埋之。亦泛指杀人。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秦有天下A裂都会B而为之C郡邑D废侯卫E而为之守宰F此其所以为G得也。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陵迟,即“凌迟”,是古代的残酷的刑罚,也指渐趋衰败,文中指后者。 B . 封建,指的是封邦建国。即古代的帝王分封土地给诸侯,使其建立邦国。 C . 理,指治理,与《种树郭橐驼传》中的“移之官理”中“理”词义相同。 D . 特,指特别,与《陈情表》“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中“特”词义相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柳宗元举汉代抛弃秦制、沿袭周制而造成“时有叛国”局面的反例,来证明秦朝郡县制比封建制更优越。 B . 柳宗元认为唐朝设置州县,但还是有人叛乱、侵州夺县,过失不在于设置州县而在于藩镇拥有重兵。 C . 袁枚认为如今所分封的不是纨绔子弟就是残暴的武夫,因而世道不可能与夏商周三代一样兴盛了。 D . 袁枚认为古代的先王有以天下为公的心思,举行荒废的祭祀仪式是想让百姓也能亲近君王的亲人、孩子。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②其视百姓之休戚,如秦人视越人之肥瘠也。

    5. (5) 袁枚和柳宗元对封建制的施行有什么态度?请简要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