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4高二下·淄川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荀悦论曰:世有三游,德之贼也:一曰游侠,二曰游说,三曰游行。立气势,作威福,结私交以立强于世者,谓之游侠;饰辩辞,设诈谋,驰逐于天下以要时势者,谓之游说;色取仁以合时好连党类立虚誉以为权利者谓之游行。此三者,乱之所由生也;伤道害德,败法惑世,先王之所慎也。国有四民 , 各修其业。不由四民之业者,谓之奸民。奸民不生,王道乃成。

    凡此三游之作,生于季世,周、秦之末尤甚焉。上不明,下不正,制度不立,纲纪驰废;以毁誉为荣辱,不核其真;以爱憎为利害,不论其实;以喜怒为赏罚,不察其理。上下相冒,万事乖错,是以言论者计薄厚而吐辞,选举者度亲疏而举笔,善恶谬于众声,功罪乱于王法。然则利不可以义求,害不可以道避也。是以君子犯礼,小人犯法,奔走驰骋,越职僭度,饰华废实,竞趣时利。简父兄之尊而崇宾客之礼,薄骨肉之恩而笃朋友之爱,忘修身之道而求众人之誉,割衣食之业以供飨宴之好,苞苴[注]盈于门庭,聘问交于道路,书记繁于公文,私务众于官事,于是流俗成而正道坏矣。

    以圣王在上,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善恶要于功罪而不淫于毁誉,听其言而责其事,举其名而指其实。故实不应其声者谓之虚,情不覆其貌者谓之伪,毁誉失其真者谓之诬,言事失其类者谓之罔。虚伪之行不得设,诬罔之辞不得行,有罪恶者无侥倖,无罪过者不忧惧,请谒无所行,货赂无所用,华文,去浮辞,禁伪辩,绝淫智,放百家之纷乱,壹圣人之至道,养之以仁惠,文之以礼乐,则风俗定而大化成矣。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注】苞苴是指贿赂送礼。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色取A仁以合B时好C连党类D立虚誉E以为F权利者G谓之游行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四民,是指中国古代对平民职业的基本划分,即士农工商。除四民外,社会中还有大量的“贱民”。 B . 薄厚,形容词用作名词,与《烛之武退秦师》“邻之厚,君之薄也”中的“厚”“薄”用法相同。 C . 书记,旧称从事文书工作的人,或指书籍、书信、各级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文中是书信之意, D . 息,有休息、停止、平息等意,文中与《归去来兮辞并序》“请息交以绝游”中的“息”均为停止。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世上有三种游士,是败坏道德的奸贼,是祸乱产生的根源,应慎重对待。 B . 三游形成于王朝末世,出现制度不立、纲纪驰废、赏罚失当等混乱现象。 C . 要尊崇父兄,加深骨肉亲情,重视宾客之礼和朋友之爱,牢记修身之道。 D . 去除浮夸虚伪的文辞,禁止虚伪的言论,用圣人之道统一众说纷纭的乱局。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爱憎为利害,不论其实;以喜怒为赏罚,不察其理。

      ②是以圣王在上,经国序民,正其制度。

    5. (5) 请根据文本简要分析如何正确对待世间的“毁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