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4高一下·丰城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今天下之人恶介甫之甚者,其诋毁无所不至。介甫亦当自思所以致其然者,不可专罪天下之人也。夫侵官,乱政也。介甫更以为治术而称施之;贷息钱,鄙事也,介甫更以为王政而力行之;徭役自古皆从民出,介甫更欲敛民钱雇市佣而使之。此三者常人皆知其不可,而介甫独以为可,非介甫之智不及常人也,直欲求非常之功而忽常人之所知耳。

    (节选自司马光《与王介甫书》)

    材料二: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节选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材料三: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自古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者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熙宁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问:“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

    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

    熙宁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安石曰:“水旱常 , 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帝曰:“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惧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两宫泣下,忧京师乱起,以为天旱,更失人心。”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

    (节选自《宋史·王安石传》)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愿监苟者因循之A弊B明诏C大臣D为之E以渐F期G合于当世之变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治,指社会安定,与《谏逐客书》中“举地千里,至今治强”的“治”意义不同。 B . 济,帮助、有益于,与《烛之武退秦师》中“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意义不同。 C . 其,反问语气词,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奔车朽索,其可忽乎”的“其”用法相同。 D . 数,命数、理数,与《六国论》中“胜负之数”的“数”意义相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司马光批评王安石,认为他只是一味地想求取非同寻常的功绩,而忽略了常人的认知。 B . 王安石上书给皇帝,希望陛下不要把上天赐予的幸运作为常态,要有忧患意识。 C . 议论变法时,在朝百官都持不能变法的意见,王安石陈述儒家经义,提出自己的主张。 D . 熙宁七年,全国干旱,皇帝想要罢免不能很好执行法令的人员,王安石阻止了他。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②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惧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

    5. (5) 司马光:“人言安石奸邪,则毁之太过;但不晓事,又执拗耳。”你认同司马光的这句评价吗?请结合文本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