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4高二下·赣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孟子致为臣而归。王就见孟子,曰:“今弃寡人而归,不可以继此而得见乎?”

    对曰:“不敢请耳,因所愿也。”

    他日,王谓时子曰:“我欲中国而投孟子室,养弟子以万钟,使诸大夫国人皆有所矜式。子盍为我言之!”

    时子因陈子而以告孟子,陈子以时子之言告孟子。

    孟子曰:“然,夫时子恶知其不可也?如使予欲富,辞十万而受万,是为欲富乎?季孙曰:‘异哉子叔疑!使己为政,不用,则亦已矣,又使其子弟为卿。人亦孰不欲富贵?而独于富贵之中有私龙断焉。’古之为市也,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者,有司者治之耳。有贱丈夫焉,必求龙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人皆以为贱。”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材料二:

    夫孟子辞十万,失谦让之理也。夫富贵者,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故君子之于爵禄也,有所辞,有所不辞。岂以己不贪富贵之故,而以逆宜当受之赐乎?

    陈臻问曰:“于齐,王馈兼金一百镒而不受;于宋,归七十镒而受:于薛,归五十镒而受。取前日之不受是,则今受之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也。夫子必居一于此矣。”“孟子曰:“皆是也。当在宋也,予将有远行,行者必行赆 , 辞行者曰:‘归赆。’予何为不受?当在薛也,予有戒心,辞曰:‘闻戒,故为兵戒归之备乎!’予何为不受?若于齐,则未有处也。无处而归之,是货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

    夫金归,或受或不受皆有故非受之时已贪当不受之时己不贪也。金有受不受之义,而室亦宜有受不受之理。今不曰“己无功”,若“己致仕,受室非理”,而曰“己不贪富”,引前辞十万以况后万。前当受十万之多,安得辞之?

    (节选自王充《论衡》)

    【注释】①王:指齐宣王。②陈子:指材料二中的陈臻,孟子的弟子。③兼金:价值倍于常金的好金子。④归:送。⑤赆:临别时赠的礼物。

    1. (1)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应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或受A或不受B皆有故C非受D之时E己贪F当不受G之时H己不贪也。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识,知道,懂得,与《石钟山记》“汝识之乎?”中的“识”意思和用法相同。 B . 中国,指国都之中,与《李凭箜篌引》“李凭中国弹箜篌”中的“中国”意思相同. C . 距,同“拒”,拒绝,与《鸿门宴》“距关,毋内诸侯”中的“距”意思相同 D . 非,不对,错误的,与《归去来兮辞》“富贵非吾愿”中的“非”意思和用法不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孟子将要辞官返回故国,齐宣王前往会见,询问以后能否再见;孟子表示,不敢请求再见,返回故国本来就是自己的心愿。 B . 得知齐宣王要拿出一万钟的俸禄来奉养自己的弟子,孟子先表明观点,后以子叔疑的例子进行类比,表示自己不会如他一样。 C . 面对陈臻的疑问,孟子表示无论接不接受金子都是正确的,在宋和薛接受是因为有理由接孔受,在齐拒绝是因为没有理由接受。 D . 王充指出,孟子在拒绝金子和房子时,仅以不贪图富贵为由,却未提及自己无功绩或已辞官等更合理的拒绝理由,这种做法并不妥当。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如使予欲富,辞十万而受万,是为欲富乎?

      ②夫富贵者,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

    5. (5) 王充反驳孟子拒绝接受俸禄和馈赠的立足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