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4高一下·灵丘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愈闻周公之为辅相,其急于见贤也,方一食三吐其哺,方一沐三握其发。当是时,天下之贤才,皆已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 , 皆已除去;四海皆已无虞;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皆已宾贡;风俗皆已敦厚。而周公以圣人之才凭叔父之亲其所辅理承化之功又尽章章如是。其所求进见之士,岂复有贤于周公者哉?岂复有所计议、能补于周公之化者哉?然而周公求之如此其急,惟恐耳目有所不闻见,思虑有所未及,以负成王托周公之意,不得于天下之心。维其是,故于今颂成王之德,而称周公之功不衰。

    今阁下为辅相亦近耳。天下之贤才,岂尽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岂尽除去?四海岂尽无虞?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岂尽宾贡?风俗岂尽敦厚?其所求进见之士,虽不足以希望盛德,至比于百执事,岂尽出其下哉?其所称说,岂尽无所补哉?今虽不能如周公吐哺握发,亦宜引而进之,察其所以而去就之,不宜默默而已也。

    (节选自韩愈《后二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材料二:

    郡有守,邑有宰,皆有佐政。其下有胥吏,又其下皆有啬夫、版尹,以就役焉。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不炫能,不名,不亲小劳,不侵众官,日与天下之英材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其不知体要者反此。以恪勤为公,以簿书为尊,炫能矜名,亲小劳,侵众官,窃取六职百役之事,听听于府庭,而遗其大者、远者焉,所谓不通是道者也。

    (节选自柳宗元《梓人传》)

    1. (1)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而周公以圣A人之B才C凭叔父之D亲E其所辅F理承G化之功H又尽章I章如是。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徒,同一类人,与《齐桓晋文之事》中“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的“徒”意思不同。 B . 如,像,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的“如”意思不同。 C . 宜,应该,与《答司马谏议书》中“于反覆不宜卤莽”的“宜”意思相同。 D . 矜,夸耀,与《促织》中“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的“矜”意思相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韩愈认为,当初天下太平,政治清明,没有人的才智和功绩能够超过周公,但是周公仍然保持着求贤若渴的态度,唯恐辜负周成王的心意。 B . 韩愈连用多个问句,犀利地进行反问,指出当朝宰相虽居辅相之位,却未能尽到宰相之责,发人深省的同时隐含不满之意。 C . 一郡有郡守,一个地方有邑宰,同时有辅佐他们的官员,往下又有小吏、乡官、版尹等分管不同的工作,各级官员应各司其职。 D . 材料一将宰相与周公作对比,在正反论证中深化了说理;材料二运用比喻,将宰相比作木工,形象地阐释了为相之道。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所求进见之士,虽不足以希望盛德,至比于百执事,岂尽出其下哉?

      ②日与天下之英材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

    5. (5) 韩愈和柳宗元对宰相如何辅政提出了怎样的建议?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