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4高二下·重庆市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

    先公太中 , 讳瑜,字伯温。前后五得任子,以均诸父子孙。所得俸钱,分赡亲戚之贫者。伯母刘氏寡居,公奉养甚至。其女之夫死,公迎从女兄以归,教养其子,均于子侄

    时小官禄薄,克己为义,人以为难。公慈恕而刚断。平居与幼贱处,惟恐有伤其意;至于犯义理,则不假也。

    娶侯氏。侯夫人事舅姑,以孝谨称。与先公相待如宾客。先公赖其内助,礼敬尤至。而夫人谦顺自牧 , 虽小事未尝专,必禀而后行。仁恕宽厚,抚爱诸庶,不异己出。从叔幼孤,夫人存视,常均己子。治家有法,不严而整,不喜笞扑奴婢,视小臧获如儿女。诸子或加呵责,必戒之曰:“贵贱虽殊,人则一也。汝如是大时,能为此事否?”先公凡有所怒,必为之宽解。唯诸儿有过,则不掩也。常曰:“子之所以不肖者,由母蔽其过,而父不知也。”夫人男子六人,所存惟二,其爱慈可谓至矣,然于教子之道,不少假也。才数岁,行而或踣,家人走前扶抱,恐其惊啼,夫人未尝不呵责,曰:“汝若安徐,宁至踣乎?”饮食常置之坐侧。尝食絮羹 , 即叱止之,曰:“幼求称欲,长当何如?”故颐兄弟平生于饮食、衣服无所择,非性然也,教之使然也。与人争忿,虽直不右,曰:“患其不能屈,不患其不能伸。”及稍长,常使从善师友游。虽居贫,或欲延客,则喜而为之具

    ——《伊川文集·卷八》(节选)

    材料二:

    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也。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共叔之死,母实为之。赵王之戮,父实使之。刘表之倾宗覆族,袁绍之地裂兵亡,可为灵龟明鉴也。

    ——《颜氏家训·卷一》(节选)

    【注释】①本文为程颐所述,程珦为程颐之父。太中:太中大夫的官职。②加盐、梅于羹中以调味。

    1. (1)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捶挞至死A而无威B忿C怒日隆D而增E怨F逮于成G长H终为败德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自牧,自养。与《周易》“谦谦君子,卑以自牧”和《谏太家十思疏》“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的“自牧”意思相同。 B . 从叔,即父亲的堂弟,古代用“从”表示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关系,“薛蟠之从弟薛”中的“从弟”即堂弟。 C . 翻,用作副词,反而。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到乡翻似烂柯人”的“翻”意义和用法不同。 D . 是,对、正确,与《项脊轩志》“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和成语“唯才是举”中的“是”意义和用法不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程珦五次得官上任,虽然所得俸禄不多,却能约束自己,帮助他人,大家认为十分难得。 B . 程母认为人与人之间是有贵贱之分的,但是她仍把年幼的奴仆当成儿女,反对呵斥奴仆。 C . 程颐兄弟年幼时吃羹汤要加上盐、梅等调料,母亲严正地指责他们过分耽于口腹之欲了。 D . 颜之推列举了共叔段、刘表、袁绍等例子,是为了说明偏爱某一个孩子反而会害了孩子。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女之夫死,公迎从女兄以归,教养其子,均于子侄。

      ②虽居贫,或欲延客,则喜而为之具。

    5. (5) 程母教育子女的理念方法和《颜氏家训》所论及的有不少相通之处,请加以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