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4八下·密云期末)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节选自《桃花源记》)

    【材料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丙】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大道之行也》)

    【材料三】

    马骇舆 , 则君子不安舆;庶人骇政,则君子不安位。马骇舆,则莫若静之;庶人骇政,则莫若惠之。选贤良,举笃敬 , 兴孝弟 , 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欲荣,则莫若隆礼敬士矣;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是君人者之大节也。

    (节选自《荀子·王制》)

    【注释】①[马骇舆]马在拉车时受了惊。骇,惊吓。②[庶人]百姓。③[君子]这里指君主。④[笃敬]忠厚恭谨的人。⑤[弟]同“悌”,敬爱兄长。⑥[平政]使政令公平。

    1. (1)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自乐 屋舍俨 若听茶声 B . 不足外人道也 天下公 宫室、器皿 C . 大惊 不知有汉 记之而去 D . 选贤与 则莫若尚贤使矣 然后自强也
    2. (2)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翻译: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理解:这句话为后面的“寻向所志,遂迷”埋下了伏笔,形成悬念,表现了桃源的神秘不可寻。

      B .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翻译:将财物厌恶地扔在地上,不一定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

      理解:这句话批评了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希望物尽其才,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C .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翻译:水可以使船行驶,也可以使船倾覆。

      理解:这句话承接前一句话,论述百姓可以拥护君主,也能推翻君主,体现了荀子的民本思想。

    3. (3) 在中国古代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和智慧。材料一中,陶渊明借桃花源的故事表达自己心中_的理想社会状态;材料二中,孔子揭示了儒家大同社会理想的核心内涵是“”;材料三中,荀子认为想要社会安定,就要做到“”,这些内容均呈现出古人对社会发展的思考。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