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4高二下·十堰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节选自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材料二: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 , 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余家是溪,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夫水,智者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余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余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余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选自柳宗元《愚溪诗序》,有删改)

    【注释】①以愚触罪:唐宪宗时,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政治集团革新政治失败,被贬永州。②颜子:颜回。

    1. (1) 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然吾居A乡B见长人者C好烦D其令E若甚F怜焉G而卒H以祸。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而名莫能定”与“呱呱而泣”(《项脊轩志》)两句中的“而”意思不同。 B . 乐,文中指喜好,与《兰亭集序》中“信可乐也”的“乐”意思不同。 C . 适,文中指恰好,与《石钟山记》中“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的“适”意思相同。 D . 鉴,文中指照,与《陈情表》中“皇天后土实所共鉴”的“鉴”意思不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作者通过对话,运用“养树”与“养人”互相映照的写法,把种树管树之理引申到吏治上去,点明了写这篇文章的终极目的。 B . 材料二第一段写“愚溪”得名之由来。先写实有此溪,再写溪名无定,然后写为何命名为“愚溪”,用一“愚”字把自己和溪连在一起。 C . 材料二第二段写水本与智相关,而此溪却偏名为“愚”,然后进一步阐述溪之可愚有三点:不可以灌溉;大舟不能入;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 D . 材料二第四段是全文的高潮。先赞美愚溪,“能使愚者……”一句由溪到人,作者受到愚溪的启发,于是文章由拙变巧,增色不少,溪和人合而为一。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②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

    5. (5) 材料二第三段,作者写宁武子和颜回,有什么用意?请简要说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