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2024高二下·肇庆期末)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下半叶,英国工业革命的展开,特别是蒸汽机的广泛运用,使新兴工业得以在最佳的地理位置上建立起来。在1780年到1830年间,工业从乡村转移出来,工厂逐渐集中到城市和交通便捷之处,城市由此发展成为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新型工业城市迅速发展,旧城市也得到改造复兴,成为充满活力的城市。大批城市崛起,城市相对密集发展,逐渐形成现代城市群落。1851年,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50%的国家。

    ——摘编自陆伟芳《近代英国城市群落与城市发展定位》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中国东部沿海沿江地区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开埠通商还促进了一批新兴工商业城市的崛起,到20世纪前中期,开埠通商城市成为中国新兴城市的主体。1915年,中国10万人以上的城市共有43个,其中开埠城市为22个,占该类城市总数的51.1%。中国近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尤其是通商口岸。与此相反,中西部内陆地区大多数历史悠久的城市,由于长期处于封闭状态,这些城市逐渐失去过去的发展优势。另外,在明朝和清中前期繁华的大运河沿岸城市如临清、淮阴等,由于津浦铁路通车和大运河功能降低而迅速衰落。

    ——摘编自何一民《开埠通商与中国近代城市发展及早期现代化的启动》

    材料三   新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时间

    城市化进程状况

    1949—1960年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镇人口的比重从10.64%提高到19.75%

    1961—1978年

    出现了逆城市化,再往后由于户籍制度、粮票制度等一系列阻断农业人口城镇化措施的实行,我国的城镇化率长期在17%左右徘徊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2%以平均每年约1个百分点的速度持续增长,2011年第一次超过50%,到2019年超过60%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近代城市化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一、二、与英国近代城市化相比,简述中国近代城市化的不同之处。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推动新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因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