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4高一下·江岸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神宗即位,为翰林学士,光力辞。帝曰:“古之君子,或学而不文,或文而不学,惟董仲舒、扬雄兼之。卿有文学,何辞为?”竟不获辞。

    光常患历代史繁,人主不能遍鉴,遂为《通志》八卷以献。英宗悦之,命置局秘阁,其书。至是,神宗名之曰《资治通鉴》,自制《序》授之,俾日进读。

    执政以河朔旱伤、国用不足,乞南郊勿赐金帛。诏学士议,光与王珪、王安石同见,光曰:“可听也。”安石曰:“国用不足非当世急务所以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者故也。”光曰:“善理财者,不过头会其敛尔。”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光曰:“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此盖桑羊欺武帝之言,太史公书之以见其不明耳。”争议不已。帝曰:“朕意与光同,然姑以不允答之。”

    安石以韩琦上疏,卧家求退。帝乃拜光枢密副使,光辞之曰:“今言青苗之害者,不过谓使者骚动州县,为今日之患耳。而臣之所忧,乃在十年之外,非今日也。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使者以多散为功,一切配。恐其逋负,必令贫富相保,贫者无可偿,则散而之四方;富者不能去,必责使代偿数家之负。春算秋计,展转日滋,贫者既尽,富者亦贫。”抗章至七八,帝使谓曰:“枢密,兵事也,官各有职,不当以他事为辞。”对曰:“臣未受命,则犹侍从也,于事无不可言者。”安石起视事,光乃得请,遂求去。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材料二:

    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曰:青苗放钱,自昔有禁。今陛下始立成法,每岁常行。虽云不许抑配,而数世之后,暴君污吏,陛下能保之与?计愿请之户,必皆孤贫不济之人,鞭挞已急,则继之逃亡,不还,则均及邻保,势有必至,异日天下恨之,国史记之,曰“青苗钱自陛下始”,岂不哉!且常平之法,可谓至矣。今欲变为青苗,坏彼成此,所丧逾多,亏官害民,虽悔何及!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 (1)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国用A不足B非C当世急务D所以E不足者F以未得善G理财者H故也。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神宗,北宋皇帝赵的庙号。庙号是封建时代皇帝死后在太庙里对其进行奉祀时所起的名号。庙号常称“祖”或“宗”,如太祖、高宗等。
      B . 擢,选拔、提升官职。同样用于表示升职的还有《出师表》中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陟”字。
      C . 抑,文中为“强迫”,与《与妻书》中的“抑汝能之乎”中的“抑”意思不同。
      D . 惜,文中指可惜,与《六国论》中“惜其用武而不终也”的“惜”意思不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由于历代史籍浩繁,皇帝不能全部阅览,于是司马光写了《通志》八卷呈献给英宗,后来神宗给此书命名为《资治通鉴》。
      B . 河朔地区遭受旱灾,国家财用不足,司马光认为王安石所谓善于理财的人,不过是苛征于民而已。
      C . 司马光为贬斥王安石“理财”政策,以汉武帝时桑弘羊的诸项财政政策为依据,认为桑弘羊欺骗了汉武帝。
      D . 神宗认为司马光作为枢密副使,执掌军事不应言及其他事情。司马光却认为自己没有接受任
      命,仍然可以以侍从官的身份进谏。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古之君子,或学而不文,或文而不学,惟董仲舒、扬雄兼之。
      ②今言青苗之害者,不过谓使者骚动州县,为今日之忠耳。
    5. (5) 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认为自己的变法是“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而司马光和苏轼则表示反对,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司马光和苏轼对“青苗法”看法的相同之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