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4高一下·钦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尝读六国世家 , 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英如韩、魏也。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

    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耶?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之以蔽其西,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 , 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选自苏辙《六国论》,有删改)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以二国A委秦B而四国休息C于内D以阴助E其急E若此G可以H应夫无穷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世家,文中指中国纪传体史书的体裁之一,用来叙述王侯将相的事迹。 B . “此危道也”与“危楼高百尺”(《夜宿山寺》)两句中的“危”字词义不同。 C . 藉,指凭借,与“相与枕藉乎舟中”(《赤壁赋》)中的“藉”字词义不同。 D . 故,指所以、因此,与“故宁请汝先死”(《与妻书》)中的“故”字词义相同。
    3. (3) 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认为秦国和诸侯争夺天下的要害是在韩、魏的城郊,因为韩、魏位于秦国出入关中的要冲之上。 B . 作者用秦昭王为了让韩国、魏国真心归附而出兵去攻打齐国的刚地、寿地的事例来证明韩、魏两国的重要。 C . 作者对六国想要不被灭亡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即齐、楚、燕、赵四国应全力支援韩、魏,共同对抗秦国。 D . 文章观点明晰,结构严谨,论证精辟,结尾用“可不悲哉!”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六国被灭亡的叹惋之情。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

      ②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

    5. (5) 本文与苏洵的《六国论》对六国灭亡原因的分析有何不同?请概括说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