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4·湖北模拟)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如何让“电子榨菜”变得有“营养”

    ①最近,“电子榨菜”成了网络热词。顾名思义,该词是指在用餐场景下观看,像榨菜一样被赋予“下饭”功能的视频。

    ②随着视频观看渠道越来越多。人们的观看诉求出现了碎片化、即时性等新特点。所以,“电子榨菜”这种能刺激食欲、获得心理慰藉、实现娱乐放松的影视作品应运而生。起初,它出现在就餐场景中。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结构演变,独来独往的情况越来越多,很多观众喜欢在吃饭时由“电子榨菜”陪伴。后来逐渐发展为媒介赋权时代人们消磨闲暇时光的新常态。大家经常在社交平台热烈讨论哪些影视作品更“下饭”,欣赏“电子榨菜”演变成了很多年轻人吃饭甚至日常文化生活的标配,构筑了一道独特的社会景观。

    ③什么样的作品能成为“电子榨菜”?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主要看用户的喜好和选择。梳理被很多人称为“电子榨菜”的内容,我们发现,它糅合了影视剧、纪录片、短视频等多种形态,具有生活化、节奏慢、不费脑,让人轻松愉悦,缺乏戏剧冲突,信息增量有限等特点。如《花间提壶方大厨》《卿卿日常》等展现平凡日子里的家长里短、人际互动的慢生活影视剧,或是《脱口秀大会》《武林外传》这类“梗”和“段子”频出的喜剧。但归根结底,“电子榨菜”只是小菜,能下饭,且仅能下饭。这些作品剧情逻辑无需仔细推敲,精神内涵不必深层挖掘,没法提供更多的精神营养、思想启迪或情感体验。作为片方在场景化营销过程中使用的标签,本无可厚非,一旦将这个概念从标签上升到文化现象乃至创作趋势,则必须引起业界的关注和警惕。当下影视行业已出现为了“下饭”制造“电子榨菜”的不良倾向。一些创作者迎合用户浅阅读、碎片化等低水平欣赏诉求,满足大众浅层的感官愉悦,在创作中回避深邃,解构崇高,追求浅白,注重视听效果却忽视现实逻辑、注重娱乐性却放弃引领性,消解了影视创作对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的价值追求。有的作品情节低智无脑,有的作品内容注水乏味,有的作品一味通过叠加流行元素增加“网感”,还有的作品直接以“下饭”为卖点。这些作品给创作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若任由这种“走捷径”的创作方式发展下去,此类简单迎合的作品越来越多,“电子榨菜”将沦为供人消费、为人牟利的快餐式商品,甚至失去审美价值变成电子污染物。而一旦“榨菜化”创作成为影视餐桌的“主菜”,观众对艺术创新、精神引领的追求也将停滞不前,社会审美取向将受到深远影响。在低级趣味与低俗之作的恶性循环之间,最终使文艺创作患上“失语症”。

    ④因此当下各界都应警惕“榨菜化”创作欣赏问题。创作者应力求在作品的艺术属性、社会属性、娱乐属性之间找到平衡点,在疏导社会情绪、观照受众诉求的同时,展开对历史的解读、现实的洞察,对人类情感、人性命运的深度思考,力求将作品从“榨菜”变成“营养餐”。广大受众应该意识到,即使是娱乐,也要有自我把控意识。不能盲目地被营销控制、被噱头吸引、被评价误导、被观感驱使。过度沉迷于通俗娱乐的虚幻满足中,容易在不知不觉中降低审美鉴赏力。“电子榨菜”好吃也不能多吃,我们应该摄取更多“营养餐”。多管齐下,“电子榨菜”之问当可破解。

    (文/藏花 基于命题需要有删改)

    1. (1) “电子榨菜”为何会在当下流行?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电子榨菜”迎合了人们碎片化、即时性的视频观看诉求。 B . “电子榨菜”能缓解消极的情绪,使人们获得身心的放松。 C . “电子榨菜”能刺激人们的食欲,营造出陪伴就餐的氛围。 D . “电子榨菜”加快了生活节奏,为年轻人提供社交热门话题。
    2. (2) “电子榨菜”的盛行可能产生哪些危害?
    3. (3) 近几年,“电子榨菜”在青年网民中很火,很多人没有“电子榨菜”甚至吃不下饭。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自己如何才能让“电子榨菜”变得有“营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