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4高二下·湖州期末)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吴人败曹休于石亭,诸葛出陈仓之师,上言曰:“贼疲于西,又于东,兵法乘 , 此进趋之时也。”其无功矣。恃吴胜而乘之,吴且退矣,失所恃而心先沮、气先折也。蜀定吴交以制魏,此诸葛之成谋,计之善者也。虽然,吴交之必定,亦唯东顾无忧,可决于进尔。及进,而所恃者终在已也。己未有必胜之形,而恃人以逞,交相恃,交相误,六国之合从,所以不能动秦之毫末,其左验已。

    石亭之役,贾逵以虚声怖吴而吴退,吴望蜀之乘之,蜀不能应也。陈仓之役,张郃以偏师拒蜀而蜀沮,蜀望吴之牵之,吴不能应也。两国异心,谋臣异计,东西相距,声响之利钝不相及,闻风而驰,风定而止,恃人者,不败足矣,未有能成者也。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十·三国》)

    材料二  是故,古之取天下者,常先图所守。诸葛孔明弃荆州而就西蜀,吾知其无能为也。且彼未尝见大险也,彼以为剑门者可以不亡也。吾尝观蜀之险,其守不可出,其出不可继兢兢而自完犹且不给而何足以制中原哉。若夫秦、汉之故都,沃土千里,洪河大山,真可以控天下,又乌事夫不可以措足如剑门者而后曰险哉!

    (节选自苏洵《权书》)

    材料三  夫天下廉隅节概慷慨死义之士,固非心服曹氏也,特以威劫而强臣之,闻孔明之风,宜其千里之外有响应者,如此则虽无措足之地而天下固为之用矣。刘表之丧,先主在荆州,孔明欲袭杀其孤,先主不忍也。其后刘璋以好之至蜀,不数月,扼其吭,其背,而夺之国。此其与曹操异者几希矣。曹、刘之不敌,天下之所知也。言兵不若曹操之多,言地不若曹操之广,言战不若曹操之能,而有以一胜之者,区区之忠信也。孔明刘璋,既已失天下义士之望,乃始治兵振旅,为仁义之师,东向长驱,而欲天下响应,盖亦难矣。

    (节选自苏轼《诸葛亮论》)

    1. (1)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评分。

      其出不可A继B兢兢C而自完D犹且不给E而何F足G以制中原哉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宜,指应该、应当,与《孟子》“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的“宜”词义相同。 B . 剑门,即“剑门关”,蜀国曾在大剑山垒石为关,成为入蜀咽喉、军事屏障。 C . 逆,指迎接、迎候,与《孔雀东南飞》“逆以煎我怀”的“逆”的词义相同。 D . 迁,指放逐、流放,与《屈原列传》中“顷襄王怒而迁之”的“迁”词义相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蜀国与吴国订立盟约,能使蜀国在东方没有后顾之忧,可以专心北伐以进取中原。 B . 王夫之认为陈仓之役徒劳无功的根本原因,是蜀吴异心,谋臣异计,相距遥远。 C . 苏洵认为秦、汉故都有沃土千里,同时又有大河高山作为屏障,足以控制天下。 D . 苏轼认为,诸葛亮对刘璋的所作所为与曹操没什么区别,让天下士人寒了心。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贼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②不数月,扼其吭,拊其背,而夺之国。

    5. (5) 三则材料分别就诸葛亮“出师北伐”“弃荆州而就西蜀”“迁刘璋”展开评论,请分别概括作者观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