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4高一下·台州期末)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齐宣王)王曰:“吾,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孟子)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节选自《齐桓晋文之事》)

    材料二:

    齐宣王谓尹文曰:“人君之事何如?”尹文对曰:“人君之事无为而能容下夫事寡易从法省易因故民不以政获罪也。大道容众,大德容下,圣人寡为而天下理矣。《书》曰:‘睿作圣。’”宣王曰:“善!”

    周公践天子之位,布德施惠,远而逾明。十二牧,方三人,出举远方之民。有饥寒而不得衣食者,有狱讼而失职者,有贤才而不举者,以入告乎天子。天子于其君之朝也,揖而进之,曰:“意朕之政教有不得者与?何其所临之民,有饥寒不得衣食者,有狱讼而失职者,有贤才而不举者也?”其君归也,乃召其国大夫告用天子之言。百姓闻之,皆喜曰:“此诚天子也,何居之深远,而见我之明也?岂可欺哉?”故牧者,所以辟四门、四目、达四聪也。是以近者亲之,远者安之。

    成王与唐叔虞燕居,剪梧桐叶以为珪而投唐叔虞,曰:“余以此封汝。”唐叔虞喜,以告周公。周公以请,曰:“天子封虞耶?”成王曰:“余一与虞戏也。”周公对曰:“臣闻之,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工诵之,士称之。”于是遂封唐叔虞于晋。

    王者何以选贤?夫王者得贤才以自辅,然后也。虽有尧、舜之明,而股肱不备,则主恩不流,化泽不行。故明君在上,慎于择士,务于求贤,设四佐以自辅,有英俊以治官。尊其爵,重其禄,贤者进以显荣,罢者退而劳力。是以主无遗忧,下无邪恳,百官能治,臣下乐职,恩流群生,润泽草木。昔者虞舜左禹右皋陶,不下堂而天下治,此使能之效也。

    (节选自《说苑·君道》)

    1. (1)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人君之事无为A而能容下B夫事C寡易D从E法省易F因G故民不以政H获罪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与帝王的辟雍、诸侯的泮宫相对,后也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 B . 孝悌,孝顺父母,友爱兄长。其中善事父母为“孝”,敬爱兄长为“悌”。 C . 明,明察,与《答司马谏议书》中“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中的“明”意思不同。 D . 治,社会安定,与《谏逐客书》中的“至今治强”中的“治”意思不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孟子认为百姓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就不会遵守礼义法度,等到犯了罪,然后对他们进行处罚,这样做是陷害百姓。 B . 材料一思路清晰,说理透彻,气势磅礴。“则盍反其本矣”是孟子对齐宣王的呼告,读之如见其色,如闻其声,富有感染力。 C . 成王把梧桐叶剪成玉珪的形状,开玩笑说要用它分封唐叔虞,唐叔虞怕他反悔,就请求周公旦帮忙,最终得到了封地晋国。 D . 即使是尧那样的明君,也不可能仅仅依靠自身来传布恩德、施行教化,更遑论使天下奸邪尽除,百官能理事,臣下乐于职守。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②天子于其君之朝也,揖而进之。

    5. (5) 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孟子和尹文都在齐宣王面前谈到了治国的方法,请概括二人治国方法的不同之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