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4高一下·嘉兴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建筑体系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我们可以叫它作中国建筑的“文法”。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沿用的惯例,成了法式。中国建筑怎样砍割并组织木材成为梁架,成为斗拱,成为一“间”,成为个别建筑物的框架,怎样用举架的公式求得屋顶的曲面和曲线轮廓;怎样结束瓦顶,怎样布置并联系各种不同的个别建筑,组成庭院;这都是我们建筑上两三千年沿用并发展下来的惯例法式。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地千变万化,它们都遵循着那些法式。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之间,个别建筑物与个别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所以我们说它是一种建筑上的“文法”。至如梁、柱、门、窗、墙、瓦、槛、阶、栏杆庭院、夹道等等,那就是我们建筑上的“词汇”,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

    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散文,小说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作点缀装饰用的。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

    (摘编自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

    材料二:

    艺术创造不能完全脱离以往的传统基础而独立。如南北朝的佛教雕刻,或唐宋的寺塔,都起源于印度,非中国本有的观念,但结果仍以中国风格造成成熟的中国特有艺术,驰名世界。艺术的进境是基于丰富的遗产上,今后的中国建筑自亦不能例外。

    如何发扬光大我国民族建筑技艺之特点,在以往都是无名匠师不自觉的贡献,今后却要成近代建筑师的责任了。如何接受新科学的材料方法而仍能表现中国特有的作风及意义,老树上发出新枝,则真是问题了。

    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

    要能提炼旧建筑中所包含的中国质素,我们需增加对旧建筑结构系统及平面部署的认识。构架的纵横承托或联络,常是有机的组织,附带着才是轮廓的钝锐、彩画雕饰及门窗细项的分配诸点。这些工程上及美术上的措施常表现着中国的智慧及美感,值得我们研究。许多平面部署,大的到一城一市,小的到一宅一园,都是我们生活思想的答案,值得我们重新剖视。我们有传统习惯和趣味:家庭组织、生活程度、工作、游憩,以及烹饪、缝纫、室内的书画陈设、室外的庭院花木,都不与西人相同。这一切表现的总表现曾是我们的建筑。现在我们不必削足就履,将生活来将就欧美的部署,或张冠李戴,颠倒欧美建筑的作用。我们要创造适合于自己的建筑。

    在城市街心如能保存古老堂皇的楼宇、夹道的树荫、衙署的前庭,或优美的牌坊,比较用洋灰建造卑小简陋的外国式喷水池或纪念碑实在合乎中国的身份,壮美得多。且那些仿制的洋式点缀,同欧美大理石富于“雕刻美”的市心建置相较起来,太像东施效颦,有伤尊严。我们的建筑师在这方面所需要的是参考我们自己艺术藏库中的遗宝。我们应该研究汉阙、南北朝的石刻、唐宋的经幢、明清的牌楼,以及零星碑亭、泮池、影壁、石桥、华表的部署及雕刻,加以聪明的应用。

    (摘编自梁思成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代序))

    1. (1) 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建筑如同语言文字,带有各自民族的特点,其中经过了时间考验、受人喜爱并沿用下来的惯例才成为法式,如斗拱、庭院等的构成方式。 B . 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或是构件与构件之间,都有其独特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就像各种具体的建筑实物一样,可以千变万化。 C . 那些起源于别国的建筑,也能成为具有中国风格的“中国的建筑”,只要这些建筑具有了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了相应的“文法”。 D . 我国民族建筑技艺特点的传承和发展,得益于历史上无名匠师的贡献,今后则需要近代建筑师在创新的同时保有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庭院、楼宇、影壁等中国建筑,但是两篇材料论述的重点并不相同。 B . 中国建筑遵循几千年沿用并发展的“法式”,可见艺术的创造和进境不能完全脱离传统基础。 C . 艺术无国界,对建筑中的中国质素作专业研究就会发现,中西方的趣味往往有着惊人的相似。 D . 若无视中国传统习惯和趣味,向西方建筑学习就可能有削足适履、张冠李戴、东施效颦之嫌。
    3. (3)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发展我国建筑的建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