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4高一下·揭阳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文学批评是对作品的价值判断,它需要的是审美判断力。这个能力,一方面需要有天赋,另一方面需要后天培养,就是大量读书,读中外经典文论著作,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学养。梁实秋说:“在中外文学史上,尚没有一个人能专靠才气而成为批评家的。批评家必须多少具备一点‘学者’的气质,对于文艺作品不仅要博览,而且要精研,对于文艺发展的历史必须有系统的探讨,对于有关文艺的学科必须有相当彻底的领悟。”

    中国文学批评确有对西方文论的生搬硬套,但如果由此得出结论,就是我们不需要西方文论,也是走极端了。后全球化的今天,要建立自己的文论话语权,还是不能走闭关主义的,应该实行“拿来主义”。当然,文学批评必须结合本国的创作实际,那种理论过剩的批评,是需要批评和反思的。这里面有一个中国古典文论的现代转型问题。关于如何激活、发掘深厚而驳杂的古典文论,实现转型的问题,这需要文学理论家具有深厚的功力。就目前看,我们的一些学者还是火候不到。即便作为一个批评家,如何借鉴古典文论进行文学批评,对他而言也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比如周作人的《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就是对晚明小品的一次激活,与文中提出的“人的文学”“平民文学”,与“拿来主义”的世界眼光分不开。

    歌德说:“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从事文学批评工作,还是要回到文本,表达对文本的真实感觉才是关键。

    文学批评回到文本,做文本细读,这是真正的批评之路。当下的文学批评太社会化、文化化、心理化,甚至人情化了。表扬起作家或作品,不遗余力,什么好词都用上了。那些评论,洋洋洒洒,文采飞扬,但都是不及物的批评,空对空,把里面的作品和作家换一个其他的,这篇文学批评照样成立。

    我觉得优秀的批评家,需要丰厚的学养,要读很多经典作品,要读很多书,但最关键的是要将书中的理论化成自己的血肉,化成自己的慧眼。像鲁迅、茅盾等人的批评文字,很少直接征引理论,但通读他们的文字,会发现文字后面是有很深厚的理论学养的,他们的批评至今依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摘编自杨光祖《文学批评:价值判断和文本细读》)

    材料二: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西方各种文学思潮和话语模式不断涌入,在为中国文学界提供广阔批评话语体系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中国原有本土性文学批评话语体系的缺失。除此之外,数字媒介的发展使得自媒体平台的个人批评话语逐渐兴起,文学批评逐渐呈现去精英化、去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在新时代文学批评中国话语缺位的状态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底气的中国文学批评话语体系势在必行。为此,应立足于文学批评内外语境,在中华文化和外来文化的融合中,在新旧媒介的转换中构建新时代中国文学批评话语。

    在全球化浪潮中,西方文学批评话语体系的入侵对中国文学批评话语体系的构建造成巨大冲击。在此背景下,必须时刻关注文学批评的民族性问题,也就是使用能够反映民族精神与民族风格的话语体系与思维方式分析并批评当代文学作品。由此,新时代文学批评中的中国话语构建的基本方向之一必然是形成文学批评的“文化自觉”。在西方文化理论的渗透和影响下,切忌直接效仿与挪用西方文学批评的概念和术语,应立足中国文化语境,确立新时代中国文学批评的话语体系和价值立场。

    随着新媒介的迅速发展,个体型批评群体逐渐显现,新时代文学批评主体正在由精英型向大众型转变,因此,构建与新媒体语境相匹配的中国文学批评话语体系成了文学界关注的焦点。一方面,网络文学蕴含丰富的中国故事和中国经验,对呈现中国风貌、传承中华文化具有重要价值。基于此,中国文学批评家既要立足本土,从网络文学中挖掘优秀的中国话语,也要充分利用网络文学创作和批评的话语体系,尝试打造新媒介文学批评的中国学派,进而牢牢掌握新媒体时代网络文学研究的话语权。另一方面,自媒体时代的个体文学批评者,既要做好中华优秀文化和主流思想的输出工作,也要尽力对网络中存在的文学批评话语越界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从而保障中国文学批评话语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文学批评作为评价文学作品好坏的重要手段,对新时代文学创作及文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下文学批评中的中国话语缺位问题,需要立足中国本土文化场域,在与西方文学理论的交融中、在新媒介话语的实践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底气的文学批评话语体系,进而提升中国文学批评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

    (摘编自杨新华《新时代文学批评中的中国话语构建研究》)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凭借深厚的文学理论功底和“拿来主义”的世界眼光,周作人对中国古典文论的现代转型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B . 文学批评要以文本为依据,文学评论家在评价作品时要细读文本,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真实感受。 C . 自媒体平台的个人批评话语的兴起,促使文学批评呈现出去精英化、去专业化的发展趋势。 D . 作为评价文学作品好坏的重要手段,文学批评对新时代文学创作及文学理论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就目前来讲,我国有些文学理论家的理论功底还不够扎实,实现中国古典文论的现代转型还要久久为功。 B . 鲁迅、茅盾等人的相关批评文字反映出他们具有深厚的学养,是因为他们很少直接引用理论。 C . 面对全球化浪潮,形成文学批评的“文化自觉”是构建中国文学批评话语体系的唯一方法。 D . 为了掌握新媒体时代网络文学研究的话语权,中国文学批评家打造了新媒介文学批评的中国学派。
    3. (3) 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 有的批评家不细读作品就理直气壮地发言,动不动就用“里程碑”“史诗性”“开创性”等话语评价作品。 B . 朱熹强调要做好诗歌批评,首先应先吟咏四五十遍方可看注,然后再吟咏三四十遍,使意思自然融洽。 C . 梁晓声创作《人世间》时将宏大的社会叙事与城市百姓的日常生活叙事融为一体,体现出深厚的理论学养。 D . 布鲁克斯主张,文学批评就是对作品本身的描述和评价,至于作者的真实意图,我们要以作品为依据。
    4. (4) 材料一引用梁实秋和歌德的话分别论证了什么观点?请简要说明。
    5. (5) 我们在借鉴西方文艺理论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