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4高二下·郴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节选自苏轼《石钟山记》)

    材料二:

    (朱司农①载上)偶一日谒至,典谒②已道名,而东坡移时不出:欲留,则伺候颇倦;欲去,则业已通名。如是者久之,东坡始出,愧谢久候之意。且云:“适了些日课,失于探知。”坐定,他语毕,公请曰:“适来先生所谓‘日课’者何?”对云:“钞《汉书》。”公曰:“以先生天才,开卷一览可终身不忘,何用手钞也?”东坡曰:“不然。某读《汉书》至此凡三经手钞矣。初则一段事钞三字为题;次则两字;今则一字。”公离席③。复请曰:“不知先生所钞之书肯幸教否?”东坡乃命老兵就书几上取一册至。公视之,皆不解其意。东坡云:“足下试举题一字。”公如其言,东坡应声辄诵数百言,无一字差缺。几数挑,皆然。公降叹良久,曰:“先生真谪仙才也!”

    他日,以语其子新仲曰东坡尚如此中人之性岂可不勤读书邪新仲尝以是诲其子辂。

    (节选自陈鹄《苏轼抄书》)

    【注释】①司农:掌管钱粮的官职。②典谒:传达人员。③离席:从座位上站起来,表示肃然起敬。

    材料三:

    别纸累幅过当,老病废忘,岂堪英俊如此责望耶。少年应科目时,记录名数沿革及题目等,大略与近岁应举者同尔。亦有少节目文字①,才尘忝后②,便被举主取去,今皆无有,然亦无用也。实无捷径必得之术。但如君高才强力,积学数年,自有可得之道,而其实皆命也。但卑意欲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耳。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人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但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故实典章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仿此。此虽迂钝,而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甚非速化之术,可笑可笑!

    (节选自苏轼《又答王庠书》)

    【注释】这封信是苏轼捎给王庠(苏辙女婿)的。①节目文字:指应试时较难较大的题目。《礼记,学记》载:“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②才尘忝后:才能低下,名列榜后。自谦之辞。

    1. (1)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以语其子A新仲曰B东坡尚如此C中人之性D岂可不勤读书邪E新仲尝以是F诲其子辂。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殆,表推测,可译为“大概,可能”,与“殆有神护者”的“殆”意思不同。 B . 适,意为“刚才”,与“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的“适”意思不同。 C . 治,指安定或太平,与《陈情表》“以孝治天下”的“治”意思不同。 D . 而,在句中表修饰,与“泉涓涓而始流”的“而”用法一样。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朱载上去拜见东坡,见东坡有意拖延时间,不与相见,去也不是,留也不是。 B . 朱载上对东坡所抄之书非常感兴趣,看了以后,一点也不了解其中的意思。 C . 东坡高度认可了王庠的能力,认为他努力学习几年,自然有所领悟。 D . 东坡告诉王庠读书不能贪多,而应围绕“所欲求”的目的而读。
    4.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

      ②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 (5) 结合三则材料,谈谈苏轼在治学方面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