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盒子里的春之味
近云
①韭菜的吃法,就像随意一洼地就能生长的韭菜本身,亲近而家常。不过,如若追溯到古时,韭菜是让人心生敬意的祭祀佳肴。《诗经·豳风·七月》里道:“四之日其蚤(通‘早’),献羔祭韭”,韭与羊并为祭祀案头的供品。而在《礼记》中:“庶人春荐韭 , 配以卵”,卵即为蛋,如此说来,韭菜炒鸡蛋,也算是源远流长。难怪大江南北的餐桌上都有这道国民菜。
②我也爱吃韭菜炒鸡蛋,不过作为北方人,我更爱春韭与面食的结合。在我的心里,开春儿的头茬韭菜,就没有不做韭菜盒子的道理。
③小时候,每当户外冰雪消融,远山渐绿,我就会格外留意后院的菜地。万物复苏是个奇妙的场景,春光所到之处,田间日渐葱郁。但我绝非只为试探春意而来,除了弄春之趣,我的小心思更在于搜寻那些能装进肚子里的春日之味。眼见我日日去田园里踩得一脚泥泞却毫无所获,妈妈索性指点一二,韭菜长高了就烙韭菜盒子吃吧。呃,这下好了,心里的馋虫一下就被勾起,每日的菜园巡视径直变成了探望那一洼杂草间的春韭。
④春日里韭菜的生命力绝不输给杂草,用不了几天,春韭已有了一青二白的架势。终于有一天,妈妈下田里割回一把韭菜,个头不大,却鲜嫩欲滴,香味扑鼻。妈妈准备做韭菜盒子,而我,开始围着妈妈转。妈妈摘韭菜一把一把地摘,又快又干净,我要一根一根慢慢地摘,边摘边嗅,沾在我手上独特的香气,有点嫌弃,却又充满期待。
⑤北方人做面食驾轻就熟,响边的水烫面,和好就等擀皮,制作面皮在妈妈的手里再简单不过。三两个鸡蛋,打散入锅炒成黄灿灿的蛋碎,慢慢摊凉。清洗干净的韭菜,一刀下去,满屋都是韭菜味儿,有点冲鼻,却也是让人难以抵挡的诱惑。切细的韭菜和蛋碎,黄绿相间,煞是好看,淋上油调下味,已经开始让人垂涎欲滴。
⑥包馅、捏边、热油、下锅,妈妈做韭菜盒子总是一气呵成。刚出锅的韭菜盒子最香,虽然从厨房到餐桌只有几步距离,但在我心里等多一秒鲜度都会有所折损。所以每次妈妈烙韭菜盒子,我最要紧的事当然是等在灶台边蹲守。锅里的韭菜盒子被煎得两面焦香金黄,香气弥漫满屋的时候,我手里早已抓紧了盘子,准备大快朵颐一番。
⑦刚烙出来的韭菜盒子,上面细细的油泡还在滋滋啦啦,热腾腾的面皮映着黄绿相间的韭菜鸡蛋,让人忍不住想大吃一口。可千万别急,心急吃不了韭菜盒子。先咬一小口,放一放韭菜盒子里的热气,再趁热吃,才是不二法门。只不过,道理我都懂,可在韭菜盒子面前,谁还有空想这些呢。于是,一边真香,一边真烫,吃得跳脚,鲜到忘乎所以。妈妈的韭菜盒子,好像永远都凑不到整盘,剩下的端上桌时,我的肚皮早已撑得滚圆,再也吃不下了。
⑧也不知道是韭菜盒子太香,还是儿时对于吃韭菜盒子的记忆太过美好,年复一年,无论身在何处,吃顿韭菜盒子成了我迎接春天的仪式感。岁月新更又一春,从前是我在厨房围着妈妈转,如今我的儿子也开始时不时地来厨房打探,饶有兴致地询问:“今天吃什么?”我抬头看看窗外明朗的春光,妈妈的韭菜盒子跳入脑海。
⑨几个韭菜盒子下肚,抚慰了味蕾,也唤醒了思绪。择时而食,是个平凡而又自然的选择,又因有关美食记忆的微妙作用,开启了一段浓浓的思念和美好的传承。
(选自《三联生活周刊》,有删改)
①所以每次妈妈烙韭菜盒子,我最要紧的事当然是等在灶台边蹲守。(赏析加点词语)
②于是,一边真香,一边真烫,吃得跳脚,鲜到忘乎所以。(赏析句子)
链接材料: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节选自鲁迅《社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