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4七下·临海期末) 现代文阅读Ⅱ

    景物描写

    夏尊叶圣陶

        ①凡是我们所经验的事物,都可以供我们描写。其中尤其重要的是景物和人物:因为景物环绕着我们,常常影响到我们的情思和行动;人物是一切事物的发动者,没有人物也就不会有事情。现在我们说到描写,就把景物和人物两项特别讲述。

        ②看到“景物”两字,往往联想到山明水秀、风景佳胜的所在;又好像这两字所指的纯属自然界方面,人为的一切环境都不在其内。但我们这里并不取这样的狭义。我们把环绕着我们的境界都称为景物,自然的山水固然是景物,人为的房屋和市街也莫非景物。这当然不专指美丽的、赏心的而言,就是丑恶的、恼人的也包括在内。

        ③描写景物,第一要选定自己的观察点。或者是始终固定的,就好比照相家站定在一个地位,向四周的景物拍许多照片;或者是逐渐移动的,就好比照相家步步前进,随时向周围的景物拍几张照片。观察点不同,对于景物的方位、物像的形态、光线的明暗等等都有关系。我们如果对着实际的景物动笔,这一些项目只要抬起头来看就可以知道,自然不成问题。但在凭着以往的经验写作的时候,如游历归来以后写作游记,这些项目就不能一看而知;倘若不在记忆中选定自己的观察点,往往会弄到方位不明,形态失真,明暗无准;那就离开描写两字很远了。

        ④第二要捉住自己的印象。说得明白一点,就是眼睛怎样看见就怎样写,耳朵怎样听见就怎样写,内心怎样感念就怎样写。“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一片叶子和花上”,把视觉的印象捉住了;“A 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把听觉的印象捉住了;“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把意识界的印象捉住了。因为捉得住印象,能够把自己和景物接触时候的光景表达出来,所以这几句都是很好的描写。反过来想,就可以知道凡不注意自己和景物接触时候的光景,捉不住什么印象,而只把一些概念写入文章中去,那决不是好的描写。如庸俗的新闻记者记述任何会场的情景,总说“到者数百人,某某某某登台演说,发挥颇为详尽”;B又如不肯多用一点心思的学生,你叫他描写春景,他提起笔来总是“山明水秀,柳绿桃红”。“到者数百人……”只是新闻记者平时对于会场的概念,“山明水秀……”只是学生平时对于春景的概念,其中并没有当时的印象,所以不能把会场的空气和春景的神态描写出来。

        ⑤还有一层应该知道,就是描写虽然可以用形容词和副词,但不能专靠着形容词和副词。像“美丽”“高大”等形容词,“非常”“异样”等副词,如果取供描写之用,效果是很有限的;因为这些词并不具体,你就是用上一串的“美丽”或“非常”,人家也无从得到实感。有时候不用一个形容词或副词来描写,只说一句极简单的话,但因为说得具体,却使人家恍如亲历。如不说“寂静”而说“什么声息也没有”,就是一个例子。——描写须要具体,不独对于景物,对于其他也如此。

    1. (1)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看到“景物”两字,往往联想到山明水秀、风景佳胜的所在。所以景物描写所指的纯属自然界方面。 B . 记忆中选定自己的观察点,往往会弄到方位不明,形态失真,明暗无准。所以景物描写必须对着实际景物,不能凭借记忆。 C . 像“美丽”“高大”等形容词,“非常”“异样”等副词,因为这些词并不具体,不能运用于景物描写。 D .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这句把印象捉住了,是很好的描写。
    2. (2) 文中画线的A、B两句能否对调?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3. (3) “描写须要具体”。下面两个句子,哪句更具体?请结合文本加以阐述。
      A . 在夕阳的余晖下,那片静谧的湖面,柔和且温暖,宁静而深邃。 B . 湖面微波荡漾,水鸟轻轻掠过,留下一道优雅的弧线。
    4. (4) 在诗歌《钱塘湖春行》中,诗人白居易对景物进行了“很好的描写”。结合文本加以阐述。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①,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②。

          【注释】①孤山:在西湖的里湖与外湖之间,山上有孤山寺:贾亭:即贾公亭。②白沙堤:指西湖的白堤。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